第478章 六道輪回(3 / 3)

“因此,雖然婆羅門與佛教教淵源很深,可是,他們依然被佛教稱之為‘外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邪門外道的外道,彼此之間還是很敵視的。”

他的直尺指向六道輪回圖的圓心位置,有三隻金色的鳥獸,分別是蛇、鴿子、豬,三獸首尾相銜,連成一體。

“剛才我提到一個詞,叫三毒。這三隻鳥獸,在佛教中代表了貪、嗔、癡。佛教認為,人生有諸多惡業因,以這三毒為最,成為產生諸惡業的根本,將它們列為根本煩惱之首。”

“修行者,首先要戒除三毒,因此,在六道輪回圖中,將它們放在圓心位置。”

他看了看周圍的人群,見大家都理解之後,才將直尺指向第二圈。第二圈分成六個格子黑白兩個半環,上半環以墨色為底,繪製了三幅或人物及鬼神像,其背後描繪的生活背景也是金粉塗描,顯得很光偉。下半環則是黑底銀粉勾線,繪製的是鬼畜。

他用直尺,在下半環三個格子中比劃了一下,“眾生因貪、瞋、癡三種煩惱驅使造作黑(惡)業,便會在死後感召黑業果而投生於畜牲、餓鬼及地獄道中。圖中的畜牲、餓鬼及地獄眾生的頭部都向下,表示這三種生命形式是痛苦的下道轉生,因此被成為‘下三道’。”

再度移到第二圈的上半環,“眾生因造作白(善)業,將感召業果而於死後受生於天界、阿修羅界或人間。這三種生命形式比前述的三惡道較為少苦,故稱為‘三上道’。”

“這就是佛教中常說的‘六道’。”

“至於第三圈的內容呢……”他的直尺往外挪了挪,畫了一個大圈,“這裏就已經開始體現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不同了。”

“漢傳佛教的第三圈,繪製的是十二因緣,也就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人生彼此互為條件,或互為因果聯係的十二個環節。”

他的直尺向外挪了挪,指指最外一層,“而藏傳佛教,他們將十二因緣繪製在第四圈。”

“這一幅是藏傳六道輪回圖,因此第三圈所描繪的就是藏傳佛教中的‘果報’,也就是常說的因果報應。”

“它用富麗堂皇、幸福美滿的場景,勸人向善;用恐怖嚇人、痛苦殘酷來恐嚇信徒棄惡……”

呃,講解到此,基本結束,可老頭子意猶未盡。他很快又將苗頭對上盧燦,“小子,你知道漢傳佛教六道輪回圖的第四圈,繪製的是什麼內容嗎?”

盧燦翻翻白眼,這老家夥,一點虧不肯吃。

不過,這個問題,他還真知道。

漢傳佛教的六道輪回圖的第四層分十八格,每格中於瓦罐似的套筒裏鑽出一個個生靈轉世輪回的圖像。

從“天道”開始,沿反時針方向依次可見套筒兩端刻有:人頭人尾,人頭畜尾(天道);狼頭人尾,牛頭畜尾,獅頭畜尾(阿修羅道);禽頭畜尾,畜頭蛇尾(畜牲道);馬頭蛇尾,魚頭人尾,蛇頭畜尾(地獄道);人頭畜尾,畜頭畜尾(餓鬼道);豬頭畜尾,龍頭人尾,鳥頭畜尾(人道)等等。

這是受胎生死像,以頭示生所屬,以尾示亡所屬。

相比藏傳佛教,漢傳的六道輪回,更形象些。

張老爺子、福伯,帶頭鼓掌。不服不行,李林燦科班出生,在理論體係上,要比他們倆都強!一時間,鑒定師掌聲雷動。

趁著大家都在討論這幅畫,盧燦將趙太來拉到一邊,輕聲問道,“老趙,這三件好東西,從哪兒來的?”

問話的同時,他眼睛盯著對方的瞳仁。

趙太來被他看得有些發慌,“怎麼……東西有問題嗎?”

急不得啊!盧燦心底輕輕歎了口氣。

該怎麼做,才能讓他主動邀請虎園,去倫敦鑒定他家的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