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邁克哈徹開始打撈“泰興號”。兩個月後,這艘船的貨物全部打撈出水。
當時受邀參與打撈的有英國著名的海難研究專家鑒定凱文斯.伯德,這位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專家。
他在事後的記者采訪中透露,這艘沉船確實是“泰興號”,數百萬瓷器幾乎件件都是精品,很多還是完好無損沒有瑕疵的。其中大多數的瓷器是十八世紀製作的德化青花瓷,在十九世紀早期準備出口到東南亞市場。同時還發現了其他時期的瓷器,最早的可追溯到15世紀。這些瓷器雖然在造型和尺寸上不盡相同,卻具有相同的裝飾風格。
如同以前他們的習慣一樣,邁克哈徹命令船員,將有瑕疵或者不受西方歡迎的瓷器,全部打碎,僅僅保留了四分之一(36.5萬件)的精品。
考文斯.伯德當時都看傻了!
作為一名有良知的學者,他將這一切,都披露《泰晤士報》,引發軒然大/波!
邁克哈徹的瘋狂采撈行為,終於大白天下!為無數文物工作者所唾罵!
可是,這二十年中,他究竟砸壞多少海底文物,始終是個未知數!
很多人推測,那是一個天文數字——要知道,他一生打撈起八十多艘海底沉船,其中來自南中國海及馬六甲海域的中國商船,就有五十艘之多!
邁克哈徹,就是個瘋子!不折不扣!
這種人物,盧燦能讓他插足南中國海的海船打撈?
………………
原本還想著去秘魯的幾座名勝看看,譬如費利佩城堡、帕恰卡馬克遺址、馬丘比丘,去親身體驗南美的印第安文明,可時間來不及了——潘雲耕來電話,那座洞窟已經打通。
另外,遠洋號貨輪,已經過了巴拿馬運河,抵達智利,也不過四五天時間。
吳鵬木和阿爾達汗的新保鏢索吞,兩人留在利馬,繼續執行阿爾達汗的命令。至於阿爾達汗想要怎麼弄,盧燦沒過問。
第二天,盧燦和阿爾達汗匆匆趕到克魯索島,洞口向內推進了足足三丈多。兩人穿著水靠,趟著沒過胸口的水麵,來到洞內。
洞頂部已經挖出一個篩子大小空隙,高光手電照射進去,黑漆漆一麵,裏麵空間不小。
“這個洞口應該被擴過,可以過小木船,當初那些人,一定是趁著落潮時,用木船將貨物運進去的。”潘雲耕一邊照射著手電,一邊為兩人解釋。
晚上退潮時分,洞口終於扒平,海水瞬間倒灌進去,很快,從洞內飄出一些腐爛的木片。這存放貨品的木箱子,爛了。
潘雲耕和丹拓兩人,帶著槍支,手電,摸進了秘洞。
“裏麵沒有危險,空間很大,可以進來!”
當盧燦和阿爾達汗走進這間秘洞時,忍不住咧了咧嘴。
許多大箱子,疊在水道一側的岸上,其中有幾隻木箱子碎裂,氧化後帶灰黑色的金幣,散落一地!
阿爾達汗心機,隨手掀開身邊的一個木箱子,結果這塊木頭如同紙糊的一般,一碰就散,嗤啦一聲,一箱子明光閃閃的金幣,頓時淹沒了他的腳脖子。
久不見空氣,這些木質全部毀了,一隻木箱子倒塌,頓時引起連鎖反應。
“嘩啦啦!”原本排列有序的箱子,頓時垮塌下來,大批的金幣向他蓋過來!
盧燦聽見異動,連忙伸手拉了他一把,兩人閃身一旁。
靠!嚇得阿爾達汗直哆嗦。
要不是盧燦眼疾手快,他怕是要成為第一個被金幣壓死的尋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