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籌謀取井(2 / 3)

“什麼方法?還要瓷廠配合?”盧燦來了興趣。

“陳曉,你說。”看來這個主意是陳曉出的,潘雲耕不占其功勞,推了他一把。

陳曉從一疊資料中,抽出一份類似於縣誌一樣的地方方物誌,翻到其中一頁,指指說道,“盧少,你看這……”

這本開化地方方物誌上,清晰的記載著,開化的曆史。

陳曉手指滑過的地方,為兩條記錄。

第一條是開化早期遺址發掘情況:1978年5月發掘,並出土夾沙紅陶、夾沙灰陶、泥質灰陶、著黑陶、印紋硬陶等陶片。印紋陶紋飾有瓦紋、方格紋、曲折紋、席紋等。石器有單孔斧、三孔斧、锛、鏃、網墜等,屬於春秋雙溪口遺址。

第二條是同一年中縣文物單位,再度尋找到三口下界首窯老窯址。

界首窯屬於唐末五代時期的窯口,界首窯分為上界首窯,和下界首窯。上界首窯遺址在淮北平原,下界首窯則在淮河下遊的江浙一帶。

曾經在南方窯係中,占據相當的地位,可惜在宋末元初年間沒落。

發掘的物品中有完整的窯口三座,還殘留有窯床、窯基、風門等等;另有韓瓶四尊,胎色灰青,釉層薄,色青綠,品質相當不錯。瓷碗,二十隻,胎色紅褐,輕釉;碎瓷片兩擔。

“你是想……”盧燦隱隱感覺有些思路,但一時間沒想透徹。

陳曉搓搓手,“我和潘哥、皮哥在商量這件事時考慮,這次挖掘的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將大安寺遺址一帶,圈起來。”

“原本的計劃,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就翻看資料,看到這兩個遺址。如果我們以潤馨瓷廠的名義,或者虎園博物館的名義,聯合當地文物單位,進行下界首遺址的挖掘和研究工作。這樣,我們的人員就能名正言順的駐紮在大安寺。”

“隻要把這裏圈起來,機器弄進來,兩口井,我們應該能想到辦法掏空。”

主意還是不錯,但問題是這樣一來,對方的文管部門一定會介入。另外,這個借口稍微有點突兀——內陸宋代無數的窯址你不發掘研究,偏偏來界首窯發掘?

這不是有點奇怪嗎?

盧燦摸摸下巴,沉吟不語,另一隻手快速翻動這篇方物誌。

很快,他的眼光落在方物誌中一個名詞上——高嶺土礦。

開化有著豐富的高嶺土礦!高嶺土是幹嘛用的?

高嶺土就是瓷石風化物,燒瓷必備的三大基料(粘土、高嶺土、石英沙)之一。雖然潤馨瓷廠在配方中加入大量骨粉,但依舊不能取代瓷石,因此,潤馨同樣要從閩省德化窯址進口瓷石。

這裏有高嶺土礦?

盧燦心底一條思路逐漸成形,他摳摳眉角,站起身來。

潘雲耕、陳曉還有皮振軍三人都盯著盧燦呢,陳曉見他站起身,連忙搓手問道,“盧少,您看這主意成嗎?”

盧燦笑著拍拍陳曉胳膊,“沒看出來,你還真是個做白紙扇(黑道堂口智慧型人物的職務)的料!”

陳曉嘿嘿笑了兩聲,這句話肯定是誇獎。

“我在你的計策上加了點東西。”盧燦的手指落在高嶺土這一名字上,對他們三人說道,“潤馨瓷廠進入江浙開化的目的,稍微調整一下。把下界首窯址的發掘工作作為敲門磚,把潤馨瓷廠在這裏投資開發瓷土礦,也就是高嶺土礦,作為目的。”

“這樣一來,就不顯得突兀,也能要到更好的政策。”

潘雲耕一合手掌,“我們真的開礦?”

“開!高嶺土是潤馨瓷廠製瓷的必須品,耗費量很大,在這裏有一家瓷土礦,也算是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