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籌謀取井(1 / 3)

張老家的小院子,原屬於三大賣/國/賊之一的陸宗輿所建靜園的一部分。

1921年陸宗輿興建乾園,二九年,末代皇帝溥儀居住於此,更名“靜園”,寓意“清靜安居,與世無爭”,實則是“靜觀時局變化,靜待複辟時機”。

果然,沒過兩年,1931年,溥儀就離開靜園,潛往東北複辟去了。

溥儀離開後,陸宗輿將靜園變賣。當時張博駒出任鹽業銀行總稽查,手頭有錢,買下靜園西北葵花公園一角,大約一千平米,含一棟二層小樓,一棟副樓,一座小型園林。

至於靜園主體部分賣給誰了?嗬嗬,東瀛駐華特務機關總部!

因此,張家在靜園中,修建一堵高牆大院隔開,連大門的方向都換成朝北。從此,這片地界,算是徹底脫離了靜園範疇。

張淑成老爺子在三六年建成的張家小洋樓,就在張博駒新開大門的北側,兩家圍牆相距僅一條兩米寬的過道,不過現如今他們家已經搬到重慶道。

張老的宅院很清靜、幹淨,照顧這棟樓房的是潘奶的蘇州娘家老人,很懂規矩,隻在副樓住宿。張老給的鑰匙,就是入住憑證,盧燦離開津門時,留給他們就行。

盧燦抵達這裏不到五分鍾,丁一忠就帶著潘雲耕和陳曉進來。他倆身後還跟著一位陌生男子,三十多歲,個頭不高,平頭,胳膊粗壯,耷拉著眼皮。

“盧少,這位是皮振軍,以前三十八軍偵察連的連長,一身好手藝。”潘雲耕介紹道。

他說的好手藝,不外乎槍械、棍棒、殺人。

在新下屬麵前,尤其是能力出眾的新下屬,一定要抬抬領頭人,這點道理盧燦還是懂得。他客氣的對皮振軍點點頭,“辛苦了,以後就安心在盧家住下。老家這邊,有什麼事情,直接找潘哥,他會幫你解決。”

“謝盧……先生!”那皮振軍抱拳的動作很利索,話不多,說完就閃身站在陳曉身側。

盧燦點點頭,能力如何不知道,但很有眼力勁。

幾人隨便找了間房,陳曉找了張桌子,鋪上地圖,手繪的,還挺精細。潘雲耕在旁邊撓撓頭,“皮振軍畫的,比例大小基本準確。”

偵察兵會繪製簡易地圖,是必須會的本領之一。

圖例顯示,大安寺早已經被搗毀,那兩口井,一口在後院,應該是當年的菜地水井,另一口在寺內,是生活用水井。

從皮振軍所勾勒的寺廟地基圖,能估算出,整座寺院,占地麵積足有五六畝,可見當年興盛時,香火是極其興旺的。

這座寺廟,是太平天國餘孽享王劉裕鳩搗毀的,整座寺廟的財富,也被他劫掠一空,至於僧人們,恐怕頗多不測。

這一帶,屬於開化縣城的華埠鎮邊郊,旁邊有個十來戶的小村莊,叫下界首新村,解放後建設的新農村。

“盧少,原計劃行不通,這兩年雖然政策放寬,但重建大廟,依然沒人敢開著個先例。”潘雲耕在介紹完這一帶的地形後,和盧燦彙報了一條不算好的消息。

盧燦托著下巴,望著地圖出神。地址找到了,可是,想要從這裏掏空這兩口井,而不被五百米外的村莊中人發現,那基本不可能。

自己最早的計劃是找到開化縣革委,以重建大安寺的名義,拿下這塊地,然後在修建的過程中,徐徐圖之。現在看來,有些想當然了,自己對八十年代初的內陸,還是不太了解。

從政策的解放到基層的落實,是有很長的時間差。當年打倒的東西,讓他們馬上同意重建,這確實很難,即便政策許可。

“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盧燦隻能看向他們三人。

“辦法倒是有一個,不過需要潤馨瓷廠配合……”潘雲耕撓撓頭,看了眼陳曉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