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附錄(7)(2 / 3)

丘吉爾作為英國曆史上有名的“鐵相”,處事應變能力極強。

丘吉爾有一個習慣,一天之中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一停止工作就爬進熱氣騰騰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後裸著身體在浴室裏來回踱步,以作休息。

二戰期間,一次丘吉爾來到白宮,要求美國給予軍事援助。

當他正在白宮的浴室裏光著身子踱步時,有人敲浴室的門。

“進來吧,進來吧。”他大聲喊道。

門一打開,出現在門口的是羅斯福。他看到丘吉爾一絲不掛,便轉身想退出去。

“進來吧,總統先生,”丘吉爾伸出雙臂,大聲呼喊,“大不列顛的首相是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對美國的總統隱瞞的。”

兩人一陣大笑。

這次會麵後,英國從美國得到了全麵的軍事援助。

一次,丘吉爾的政治對手阿斯特夫人對他說:“如果你是我丈夫,我會把毒藥放進你的咖啡裏。”

丘吉爾笑著說:“夫人,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就把那杯咖啡喝下去。”

諸葛亮觀人法之三:“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這句話的意思是向對方提出方方麵麵的問題,讓他思考並作出相應的計策,看他的謀略是否深遠,看他的見識是否獨特。問其計謀而看其見地,看其謀略,不失為識才的一種好方法。觀變識人和問計識才都屬於現在的麵試和答辯範疇,看來這一方法由來已久了,至少諸葛亮肯定早就用過。現在看來答辯麵試還是有曆史依據的,千百年來一直沿用且方式不斷更新,興而不衰,足以證明此法還是很有生命力的。古往今來,官場之上的爭鬥是異常激烈的,這種爭鬥不僅包括小人之間的鉤心鬥角,也包括正邪、善惡之間的大衝突、大對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此,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中,那些毫無計謀、遇事便束手無策的官員,即使有心向善,為上級解愁,為百姓排憂,也終究力不從心,無法左右大局。

第十六屆美國總統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家境極為貧窮。林肯斷斷續續地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1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他從29歲起,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後嚐試過11次,失敗過9次。在當時,美國很看重門第。當時的參議員大都出身名門望族,自認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要麵對的總統是一個卑微鞋匠的兒子。所以,當林肯首次站在參議院的演講台上時,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便羞辱他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那位參議員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林肯的自尊心,好讓他退出競選。此刻,人們都沉默了,靜靜地看著林肯,聽他會說些什麼話來反擊那位議員。

“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林肯說,“他已經去世了。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