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
第三節論述過麵部的各種吉祥、吉慶顏色,本節著重討論不吉祥、昭示著身體有病變的非健康色,以青白兩色為主。
色常見於眼底。不健康的青色,與春天草木新生的青色不同,是氣血淤積滯脹形成的,即“鼻青臉腫”、“臉色發青”的青色,是一種紫黑色。眼部受打擊,長期疲勞工作,得不到休息,體內新陳代謝不暢,會形成青色。肌體發生病變,也會形成青色。這類青色都是一種警兆。
白色,不是金秋爽朗一樣明快的白色,而是沒有氣血,如枯骨白粉一樣的白色,是氣血虧損不足的表現。枯骨白粉給人陰森森的感覺,這樣的白色當然也不會是好的麵色。白色常見於眉端。
青白兩色雖以不健康為主征,但青、白的變色又並非都表示身體狀況不好,這在後麵細表。沒有休息好,精神狀態不佳,兩眼微腫,眼袋發青發紫,眼中晶狀體布有血絲。如果因為心事憂勞,連續幾天不能休息好,麵部發青現象就會加重,如凝結的墨汁一般。青如凝墨,已是比較嚴重的征象,應即時調理休息,否則容易出現混亂。
如果“青如浮煙”,氣色嫋嫋不定,而且沒有一點光澤,就屬死色,難以救助,不日會有難測之禍。
氣與色連用,氣與色是源與流的關係。氣是根本,色是表象,氣盛則色佳,有光澤,氣衰則色悴,無光澤。人們可以從睡眠充足、休息得宜的精力充沛狀態與疲憊萬分、憔悴不堪的前後對比中找到答案。如果氣有變化,色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如果為酒色傷身,眉端會常現白色,這是腎虛肺衰之兆,所以表現為白色,有“白如臥羊”之態。這種白色,尚無大礙,休養節欲,可以複原。
但如果麵部“白如枯骨白粉”,就不可救藥。這種色為死色,一旦定形,表明其人腎內功能衰至極處,精力頹廢到回光返照的程度,滅頂之災會接踵而至。
青白二色有許多變化情形,不能機械地一概而論。
“青而帶紫,金形遇之而飛揚”,青屬木,紫屬火,金克木,但木能生火煉金,而成輾轉生合之象,為逆合,金形人遇之,反而飛黃騰達,能得富貴。
“白而有光,土庚相當亦富貴”,白色本為不吉,但若金土相當,土之黃色能孕育金之白色,土金相生,反而有利,這屬於順合,也主人富貴。“白而有光”,而不是“白若骨粉”,情形並不一樣。
氣色發於五髒六腑,暗合於五行之理,又由於四季晨昏的陰陽變化,又會產生若幹差異,絕不能妄執一端,鑽牛角尖。
氣色跟健康狀況有一定關係。“今天你的氣色看起來不大好,是不是哪裏不舒服?要不要去醫院看一下?”這是一種經驗。原文所說“心事憂勞”、“酒色憊倦”,氣色上都會有所表現,或者“青如凝墨”,或者白得沒有血色,比較合理。
曾國藩就是死於心血積虧太過,因此臨死前的一兩年,他的氣色也不佳,可以作為“心事憂勞”的解釋。戰國時期著名的信陵君,晚年沉於酒色,最後醉死了,可以作為“酒色憊倦”的解釋。
【人才智鑒】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是戰國時代的著名醫生,技藝高超,有起死回生的本領。據說他第一次看到蔡桓公時,告訴蔡桓公因縱情聲色,病在肌理,應及時治療,不能讓病情加重。蔡桓公覺得自己精神很好,沒有哪裏不舒服,認為自己沒病,以為扁鵲在嚇唬他,想危言聳聽騙點錢花,考慮到扁鵲的名氣大,就客客氣氣地把扁鵲送走了。過了十幾天,扁鵲又見到了蔡桓公,告訴他病已入內髒,趕緊治療,還來得及,否則後果難料。蔡桓公認為自己每天能吃能睡,哪裏會有什麼疾病,還是把扁鵲送走了。當扁鵲第三次見到蔡桓公時,距離不遠,就轉身走了,也不與他打招呼。旁人很奇怪,問他為何。扁鵲說,蔡桓公病已入骨髓(就是病入膏肓)已無藥可治了。數天之後,蔡桓公果然暴亡。
扁鵲第三次見到蔡桓公,沒問情,沒把脈,卻知道他的病情輕重,這是中醫裏“望聞問切”四訣中“望”。這個“望”的功夫可不是簡單的技巧,完全來自經驗的沉澱積累,外加天賦。他“望什麼”呢?就是“望”“氣色”。
究竟是望氣還是望色呢?以扁鵲的醫道功力來講,應當是都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