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灤集團:智慧啟航(1 / 2)

開灤集團:智慧啟航

兩化融合

作者:孫傑賢

就“兩化融合”相關話題采訪開灤集團信息與控製中心主任王滿福時,他首先給出了一長串的數字來“炫耀”開灤集團兩化融合(自動化)工作的巨大的成效。

完成改造了15套主井提升係統,每年通過多提煤直接創經濟效益4.57億元;9個選煤廠實現集中控製後,每年增加入洗原煤800萬噸,創經濟效益1.738億元;6個綜合自動化礦井建成後,各生產係統工作人員普遍減少,每年節省人員工資2.16億元。在節能降耗方麵,全集團已經完成的主要綜合自動化係統改造年節約能源近4000萬元,其中,提升機變頻調速改造,平均每台提升機年節約電費24.5萬元,全集團72 台改造的提升機,年節約電費1764萬元;主扇風機變頻調速改造,已完成變頻改造的5個主扇風機,年節約電費279.3萬元;礦井排水係統自動化改造,10個排水係統優化排水運行模式,每年節約電費1734.75萬元。更重要的是,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礦山生產的安全性,降低了人員傷亡事故率和財產損失:2012年百萬噸死亡率0.095,連續3年百萬噸死亡率控製在0.1以下,安全生產保持了較好水平。

打基礎

開灤集團始建於1878年,已有130多年開采曆史,是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被稱為中國煤炭工業的源頭和中國北方工業的搖籃,曾經創造了多個中國近代工業的第一。建國後到2012年底,開灤共生產優質原煤12.65億噸,精煤3.17億噸,上繳利稅301.65億元,為我國工業化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開灤已形成五大區域、七大戰略基地,分布在河北唐山、河北張家口蔚州、內蒙古鄂爾多斯、新疆伊犁和準東、山西介休和海外加拿大地區。

開灤集團目前已經建成了完善的信息化網絡和係統,為開灤集團的兩化融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據介紹,集團計算機局域網,總計達到了74個,覆蓋率持續保持100%,計算機網內的計算機台數達到1.1萬餘台。全局共有行政交換機容量近38000門,生產調度電話交換機容量4700多門。集團所有煤炭生產礦井都建設了井下人員定位係統,共發放人員標誌卡近5萬張;部分礦井還投入了井下無線通信係統、井下應急廣播係統;進行了集團財務集中管控、綜合物流、設備管理、辦公自動化、開灤精煤ERP等50多個集團級管理信息係統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投入了視頻會議、安全生產監控等多個網上應用係統,礦井生產係統自動化改造與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綜合自動化礦井覆蓋率達到50%;建立了完善的礦井安全監測係統,覆蓋率達到100%。

開灤非常重視“兩化融合”工作,已經將其納入集團發展的戰略高度,並且高起點、高站位提出頂層設計思路,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有序推進。集團領導多次對加快推進“兩化融合”做出重要指示和要求,指出:“兩化融合是支撐企業轉型發展的戰略性工作,是煤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優化傳統產業、提高企業效率效益和本質型安全生產的需要,要毫不猶豫地把兩化融合工作抓緊、抓實、抓好,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

立標杆

在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2012年)的大名單中,開灤沒有被分在能源行業,而是因為“煤礦井下重大事故危險源識別、檢測及災變預測、預警係統”項目而被作為“安全生產”領域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