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造業 助力中國夢
封麵故事
無論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登的關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封麵文章,還是傑裏米·裏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都向人們預言了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來臨,同時他們也描繪出這一輪工業革命的新趨勢——未來將進入先進製造業的時代。
所謂“先進製造業”,即不斷吸收信息、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等方麵的高新技術,並將這些先進的技術綜合應用於製造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從而取得很好經濟社會和市場效益的製造業總稱。國家信息化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認為,先進製造業並不是國民經濟行業基礎性分類中的產業概念,而是備選分類中按照所要觀察的產業特性而製定的相關產業分類,比如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戰略性產業等。
今年9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提出麵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智能製造需求,創新智能製造裝備產品,提高重大成套設備及生產線係統集成水平;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等先進製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培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推廣智能製造生產模式等。按照規劃,我國政府將在2016~2018年推進智能製造模式在各行業中的全麵應用,推動工業機器人在重點行業中的規模應用;開展重點行業先進製造技術模式的試點示範。
試看工業強國近年來的工業化發展軌跡,基本上都和先進製造業有密切關係。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2013漢諾威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工業4.0”成為最大熱詞。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造就了機械、電氣和信息技術,如今,物聯網和製造業服務正宣告著德國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的到來。在未來,廠商們將以“信息物理融合係統”(Cyber-Physical Systems:CPS)為框架建立包含其設備、製造過程,倉儲係統和工業產品的全球性網絡。
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關係,美國政府意識到製造業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因此要加快製造業的發展。美國提出的“再工業化”,就是在製造業中廣泛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及數字化製造技術,從而提升製造業水平,使得製造業以更高的效率,更小的資源消耗和勞動力成本來完成,實現個性化的產品製造。
歐盟、日本也都把發展先進製造業作為一種潮流。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創新技術發展迅速且滲透性很強,遍布各個工業化的角落,而且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包括設計、開發、生產、總裝、加工、調試、維護、遠程監控甚至培訓,整個業務鏈條都和信息網絡技術有關,生產的效率也自然得到提高,可以用比較少的資源消耗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智能化製造是引發製造業變革的主動力,而中國的製造業目前狀態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低的產業、生產性製造占主體,這樣的製造業麵臨資源、環境、勞動力成本提高和利潤空間壓縮的製約,結果是大批量的低價產品到了其他國家,反而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傾銷訴訟。
一方麵發達國家都在盡快占領未來的製造業高地,另一方麵作為發展中國家,巴西、越南以及一些東歐國家也在全球製造業工廠的地位上和中國形成競爭。在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全社會要更加意識到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朱森第認為,怎麼實現工業化轉型升級,就要依靠科學技術,發展能源消耗少、對環境影響小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先進製造業。
2012年底,國家信息化專家谘詢委員會對發達國家的新一輪工業革命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加速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國家戰略課題,結論是發展先進製造業對中國而言是非常緊迫的,如果現在不抓緊發展,就會錯失良機。專家建議未來十年我國先進製造業的發展重點是:智能製造;集成電路製造;增量製造;工業機器人;激光加工;顯示器件製造;光電子器件製造;生物製造;微納製造;新材料。
未來十年,中國將迎來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最佳戰略機遇期。圍繞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工信部將圍繞先進製造業發展統籌頂層設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綠色循環低碳工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專家建議應該著手製訂《2015-2025年我國先進製造發展計劃》,對我國先進製造業進行細致謀劃和縱深部署。
在全球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可以認為,先進製造業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國家製造業強弱的標誌。中國要從製造業大國成為製造業強國,其中一個重要路徑就是要從傳統的製造業提升發展先進製造業,從而對製造業中國夢的實現產生助力。預計到2050年我國能走向製造業強國,先進製造業會成為中國製造業的主導,在世界工業舞台上有我們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