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綿陽:智慧城市的大數據探索(1 / 2)

綿陽:智慧城市的大數據探索

智慧政府

作者:石菲

2013年8月1日,綿陽正式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結合綿陽城市發展實際和科技、產業基礎,在未來4年裏,綿陽將以建設“宜居城市、智慧管理與服務、智慧產業發展”為智慧城市創建的總體目標,通過加強信息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中的綜合應用,將綿陽建設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先進、信息網絡通暢、科技應用普及、生產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惠及全體市民的智慧城市。而這一切,將從大數據開始。

家電企業聚焦大數據

作為李白出生地、中國科技城的綿陽,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及經濟高地,擁有西南科技、商貿、教育、交通之優勢,是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範基地”之一。《綿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2-2015)》前瞻性的提出,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7大產業列為綿陽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將“智慧綿陽”等列為綿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工程。

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鄭蕾表示,綿陽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是把綿陽建設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先進、信息網絡通暢、科技應用普及、生產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惠及全體市民的智慧城市。在實施智慧綿陽工程中,綿陽將加快寬帶光纖接入網絡建設,推進第三代(3G)移動通信網絡、中國地麵廣播(CTTB)、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全麵覆蓋,開展第四代(4G)移動通信技術(TD—LTE)規模商用示範;全麵實施廣電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雙向化升級改造,深度推進“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實施以平安家庭、健康家庭為代表的“智慧家庭”端到端係統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建設;組織新型網絡設備、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打造“三網融合”產業鏈核心產業單元;培育雲計算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促進信息係統集成服務向產業鏈前後端延伸。

在規劃基礎之上,數字家庭、智能交通、城市一卡通、智能停車場、應急聯動等一批具體項目的實施,都將對綿陽市大數據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三網融合的迅猛發展,“終端+平台+內容+服務”商業模式創新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尤其是布局大數據產業鏈,已成為包括製造業在內的諸多行業智能生態環境下競爭製勝的重要一環。

作為最具影響的消費電子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綿陽市的長虹集團多年來一直十分關注大數據行業領域發展,期望借助建設大數據中心平台挖掘自身大數據業務價值、實現智能戰略轉型,並利用政府的優勢資源和政策支持,規避行業壁壘,進一步對外拓展大數據行業市場。而圍繞大數據商業模式創新,長虹已積極展開多項相關技術合作開發,包括與中科院軟件所進行大數據的數據挖掘項目合作,與中科大進行數據存儲、圖像識別、算法、雲服務平台關鍵技術等方麵的合作,與西安交大共同研發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技術。

因此,綿陽市政府、長虹集團攜手IBM公司和文思海輝共同建立了“綿陽大數據分析競爭力中心”。該中心一方麵將對“智慧綿陽”各個主題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利用,助力綿陽市進行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麵,該中心將以大數據分析和科學管理推動長虹集團智能戰略實施和自身轉型發展,從而有效實踐數字家庭、智慧社區,幫助實現綿陽智慧城市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