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虛擬企業對四大會計假設的影響(2 / 3)

虛擬企業是虛實結合組織形式,改變了會計主體的傳統形式。從整個虛擬企業鏈來看,企業的資源不能統一支配,不符合會計主體的特征、確認的條件,但從單個虛擬企業角度,每個虛擬企業具有可控的經濟資源,獨立決策,並且對自己的經濟行為承擔責任,可以將單個虛擬企業作為會計主體。為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使用,編製虛擬企業鏈報表時,可以比照母子公司形式,采用符合虛擬企業的財務報告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

三、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按當前的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不會進行破產清算。企業在未來可預見的期間存在兩種可能,持續經營下去或者麵臨破產清算。持續經營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保持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致性、穩定性,保證會計記錄、會計報表的可靠性,解決了收益確認、財產計價問題。

現在經濟趨於全球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麵臨破產清算的不確定性增高,同時企業間的並購、重組也成為常態。虛擬企業為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而成立,機遇消失或者項目完成時,虛擬企業也就隨之解體,經營活動具有暫時性和動態性。這些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衝擊,因此一些學者提出破產清算假設替代持續經營假設。筆者不認同這種觀點。持續經營假設承認破產清算假設,不同之處在於會計核算的方法和原則,兩者並不衝突。會計準則體係是以企業持續經營為前提加以製定和規範的,涵蓋了從企業成立到清算(包括破產)的整個期間的交易或者事項的會計處理。如果采用破產清算假設,會計核算基礎將不複存在,收益確認無法解決,資本保全難以保證。

虛擬企業生命周期不確定,穩定性較差。但是企業設立之初的目的是為了生存、發展,獲取利益,並不是為了破產清算,其經營期間仍然遵循持續經營假設,項目完成,虛擬企業解體時再進行清算。一些學者提出暫時性假設,這一假設破壞不同經濟利益體間相互製衡的均勢,降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虛擬企業仍適用持續經營假設,生命周期長短可理解成短期的持續經營或長期的持續經營。

四、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會計分期假設是對持續經營的補充,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據此結算賬目,編製財務報告,及時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可比性。

虛擬企業以網絡為依托,以信息技術、信息網絡為支持。網絡時代,會計數據的處理瞬間完成,信息在企業間快速傳遞,大大簡化了手工會計處理流程、工作量。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時獲得財務信息,會計信息實時化成為可能。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會計分期的斷點消除,會計分期沒有存在的價值,提出以交易期間作為會計期間。整個交易期間作為會計期間,解決了相關成本費用的配比問題,避免費用跨期攤配,賬務處理保持完整性。但是虛擬企業合作項目時間不確定,從幾個月至幾年。對於超過一年的項目,每年末無法編製財務報告,利益分配、稅收、審計都將受到影響。項目結束時再編製會計報表,將大大降低會計信息及時性。而且不同項目交易期間不同,無法進行會計信息的比較,也不利於管理者進行經營決策和項目管理。若采用交易期間替代會計期間,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可比性、可靠性都可能降低,從而失去決策有用性。會計信息的及時性不否定分期假設,否定定期信息。實時會計信息可以獲取,但是不能進行實時審計。筆者認為可以適當縮短會計期間。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麵的,為了滿足不同需求,縮短會計期間。虛擬企業以網絡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雲計算,合法地利用數據庫中心,使用者可以隨時獲得實時信息和定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