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集團公司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供應鏈管理沒有統一的定義。克裏斯托弗(Christopher)認為供應鏈管理實際上是物流管理的延伸,物流管理隻涉及組織內部最優化的商品流通,而供應鏈管理則更強調企業間的商品流通。Christopher M。,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Deducing Costs and Improving Services[M]。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2,19(3):68-74。拉米斯(Lummis R。R。)等人認為,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主要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Lummis R。R。,Vokurka R。J,Alber K。L Strategie Supply Chain Planning,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mal,ThirdQuarte,1998,27(1):49-58。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網絡(Inter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和滿足需求來實施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計劃、合作、控製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埃文斯(Evens)認為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流及信息流,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管理模式。哈蘭德(Harland)認為供應鏈管理是管理以下範圍的企業活動和關係:組織內部、直接供應商、第一層、第二層供應商及供應鏈上的顧客、整個供應鏈。
孫宏嶺、戚世鈞認為供應鏈管理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及貿易夥伴進行組織、計劃、控製、協調的一體化管理過程。陳國權認為,供應鏈管理是對整個供應鏈係統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製和優化的各種活動的過程,其目標是要將顧客所需的正確的產品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數量、正確的質量和正確的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即6R,並使總成本最小。王昭鳳、袁伯友、曹海鷗認為供應鏈管理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對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組織、協調與控製,在節點企業之間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最大限度地減少內耗和浪費,提高各節點企業的運營績效,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最優化。王昭鳳、袁伯友、曹海鷗:《供應鏈管理》,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第95~97頁。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認為供應鏈管理專注於對有關資源獲取與轉換以及物流管理的所有計劃和管理活動,它主要包括供應商、中間商、第三方物流企業和消費者等流通渠道中的夥伴之間的協調與協作。本質上,供應鏈管理是對貫穿於企業內外的供應管理與需求管理的整合。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03.
我們認為,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製等職能。集團供應鏈管理就是處於企業集團核心地位的集團公司對其控股子公司所組建或從屬的一個或多個供應鏈係統實施管理與控製的過程。本文研究的集團公司供應鏈管理包括集團公司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和物流管理。
8.1.2 集團公司供應鏈管理的特點
集團公司供應鏈管理與單體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不同之處體現為:
1.集團組織環境龐雜
對於集團公司管理控製的客體而言,原則上企業集團成員均接受其管理,一般包括集團公司的直線職能管理單元、事業部、分公司、全資子公司、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有實際控製權)的子公司。對於供應鏈管理實施的相關職能部門而言,集團公司層麵以及子公司層麵的職能部門組成的組織架構關係複雜,協同運作的難度增加。
2.業務受控層級增加
集團公司作為法人實體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實體(子公司)的供應鏈體係進行管理,這對於經營實體(子公司)而言,其組織內的供應鏈經營活動與管理活動的管理控製主體不僅僅局限在本公司管理當局,同時也要受控於經營實體(子公司)的控股公司(集團公司)管理當局的監管,這對供應鏈管理活動本身而言實施監管與控製主體的層級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