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人約黃昏後(1 / 3)

來自北京的國際航班緩緩地在東京成田國際機場的跑道上停了下來,慶華和鍾慧敏走下了飛機。一月份固然是東京最寒冷的月份,但氣溫仍在零度以上,比齊齊哈爾的氣溫高出了許多,因此鍾慧敏並沒有不適應的感覺。兩人搭乘機場的巴士到了慶華家附近,下車後,鍾慧敏觀察了一下周圍的環境,覺得東京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繁華。

“到了這裏,我該叫你中村明信,還是該叫你慶華呢?”鍾慧敏笑著說。

“當然叫慶華了,家裏人一直都這麼叫我。”慶華很自然地摟住鍾慧敏的腰枝,與鍾慧敏親親熱熱地向家的方向走去。

路上,慶華向鍾慧敏介紹日本發跡的曆史。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不過是個經濟小國,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從中國攫取了台灣和琉球,獲得了中國和朝鮮巨大的市場,同時得到了約3億兩白銀的賠款,經濟一躍而起。依靠巨額賠款,日本海軍迅速發展壯大。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艦艇總噸位為5萬噸,到了1901年已經上升到20萬噸,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海軍國家,為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取得日俄戰爭勝利後,日本開始對中國的東北地區大肆掠奪,掠奪來的財富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積累了侵略戰爭的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從亞洲諸國掠奪的財富價值是相當驚人的,根本無法用數字來統計。日本戰敗投降後,這筆巨額“國家財富”並未被觸動。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又加大了對日本的扶植力度,使得二戰後的日本再次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強國。

聽完慶華的講述,鍾慧敏幽幽地歎了口氣。這些所謂“國家財富”的背後是什麼呢?是堆積如山的屍骨;是殘臂斷肢的傷痛;是枉死冤魂的哀嚎。

鍾慧敏的到來給慶華的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歡喜,用久旱逢甘霖的字眼形容慶華父母的喜悅之情一點兒都不為過。慶華父母把鍾慧敏視為掌上明珠,甚至不知用何種方式招待未來的兒媳婦。慶華父母一再埋怨慶華為什麼不提前通知航班機次,再怎麼著全家人都應該到機場接鍾慧敏。身在日本,鍾慧敏絲毫沒有異國他鄉的感覺。慶華父母滿口說的都是東北土話,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完全按照東北的風俗,往來朋友皆為中國人。

在領鍾慧敏到日本之前,慶華從未談及過家裏的經濟狀況,鍾慧敏也沒有細問過,隻知道慶華家的經濟條件不錯,並不知道慶華家的財產總量在經濟發達的日本也稱得上是富豪。不過慶華家的財產資金絕大部分處於閑置狀態,慶華父母根本沒有什麼經營理念,幾家餐館都聘請專業人員經營。他們覺得錢足夠多了,幾輩子都花不完,不想再開什麼公司,買什麼股票,再說他們根本就不懂商業法則,更不願冒商業風險。

父母給了慶華一大筆錢,作為兩人旅遊和購物的費用。慶華領著鍾慧敏遊遍了日本的名勝古跡,出入銀座、澀穀、新宿、池岱和上野五大商業購物中心。這五大商業購物中心為國際公認的購物聖地,國際頂級奢侈品品牌應有盡有。慶華給鍾慧敏購買了“範思哲”套裝、“愛馬仕”絲巾、LV手袋、“赫蓮娜”化妝品……把鍾慧敏包裝成世界級的白領麗人。鍾慧敏戲言她已經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糖衣炮彈徹底摧毀了。

短短的假期很快就結束了,在慶華和鍾慧敏回國之際,慶華父母為鄉親鄰裏準備了很多禮物。如果不是考慮到海關因素,禮物將會更多。臨別時,慶華的母親邊哭邊說她實在不願意呆在日本,花園洋房趕不上東北的熱炕頭舒服;嘰哩哇啦的日本歌趕不上“二人轉”順耳;見麵鞠躬的日本人趕不上東北人實誠……不管慶華的父親願不願意,她都要回東北,實在不行就和兒子一塊兒過,要不死了都閉不上眼。慶華父親也有回東北定居的打算,一再囑咐慶華要常到奶奶墳前看看,過年過節時,一定要給奶奶多燒幾張紙。慶華的兩個姐姐早已經習慣了日本高消費的生活,再也不願意回東北的那個小村子“遭罪”了。

飛機鑽入雲層後,鍾慧敏透過機窗俯瞰。這片太平洋中的島嶼十分美麗,而這種美麗絕不會讓人聯想到屠刀與原子彈。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與中國確係一衣帶水。然而,自古以來,日本就從未與中國結盟過。自中國明朝起,日本侵略的魔爪便屢屢伸向中國,給中國乃至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現在的日本,仍有右翼勢力抱著“皇國史觀”不放,仍認為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幻想有一天能重溫“大東亞共榮”的迷夢。華裔女作家張純如曾花費三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訪問南京大屠殺中幸存者,參閱大量曆史文獻,於1997撰寫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書以無可爭辯的事實道出了當年南京大屠殺的實情,一經問世,就震驚了西方世界。而日本政府在學校教科書中從來就是掩蓋、歪曲和淡化南京大屠殺,右翼份子根本就否認有過南京大屠殺。1998年,日本駐美大使齊藤邦彥公開發表聲明,汙蔑《南京暴行》是“非常錯誤的描寫”。這種右翼思想是極其危險的,如果泛濫成災勢必把這片美麗的島嶼帶入萬劫不複的境地。在殺人武器如此發達的今天,這片美麗的島嶼究竟能抵禦幾顆核彈的襲擊呢?世界上的民族本是平等的,根本無優劣之分,不同的種族、民族隻有攜起手來才能使人類文明發展延續下去。否則,你覬覦別人財富的時候,你向別人舉起屠刀的時候,你已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你的一隻腳已經踏入了地獄的大門。耶穌說:“凡舉劍者,必死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