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2 / 3)

車行駛到六排幹,風看到了警戒線,心裏一沉。守橋的人告訴風,橋於兩個小時前坍塌了,通往市裏的路斷了。昨天通往縣城的道路也斷了,現在整個農場變成了一座孤島,未來的情況將會更糟。風隻好把車子開回了連隊,麵對一車的親朋,風感到很無助。在自然麵前,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人類試圖征服自然的想法是極為幼稚可笑的。大自然有其自身的平衡法則,自然孕育了包括人類在內的萬事萬物,她絕不允許任何生物把她踩在腳下。任何不敬畏自然,破壞自然平衡法則的愚蠢行為必然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雨像個不折不扣的無賴,整整一夜糾纏著大地,第二天早晨終於覺得有些累了,不情願地停了下來。太陽似乎生病了,藏在厚厚的雲被下,沒有絲毫起來的意思。人的心情和天空一樣,灰蒙蒙的。風打開了電視,農場有線電視的各個頻道反複播送著緊急通知:鑒於目前洪水情況,生產隊所有人員迅速撤離到場部高地!

風的父親和張阿姨望著家禽家畜發愁,老兩口實在不情願把這些雞鴨鵝豬扔下不管,在風的一再勸說下,勉強上了“依維柯”。小村裏到處雞飛狗跳,一片嘈雜,各家各戶都在忙著搬東西,上了年紀的人大都不願意離家,哭天抹淚,咒罵叫喊。通往場部的柏油路上,人流不斷,很多四輪拖拉機的拖鬥上罩著塑料雨蓬,裏麵除了一家老小外,還有糧食、被褥和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場部也是一片混亂,儲蓄所前擠滿了取款的人,食雜店前更是人聲鼎沸,食品被人們搶購一空,大有世界末日來臨之勢。風駕駛著“依維柯”在連隊與場部之間穿梭,整整跑了一天,才把親戚朋友們的家屬安頓好了。風與父親及幾個親屬搬進了李朝陽的蛋糕店。處在非常時期,親戚朋友們表現得非常團結,大家互相關心著、鼓勵著,祈禱洪水早日退去。

農場防洪防汛指揮部內,人們在激烈地辯論著,誌勇作為防洪防汛青年突擊隊的隊長也在場。爭論的問題隻有一個——是否炸阿倫河堤壩。一部分人主張立即炸壩瀉洪。阿倫河防洪堤壩是按照十年一遇的洪水標準設計的,為土質堤壩,現在堤壩抵禦的是近三十年一遇的洪水,隨時都有決堤的可能。如果東北部或東部的堤壩決口,那麼場部這塊高地勢必會被洪水吞沒,全場13000人的生命將受到嚴重的威脅。一部分人主張繼續固守堤壩。如果炸壩瀉洪,十幾萬畝良田將一片汪洋,顆粒無收,這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農場黨委成員均是一言不發,傾聽著人們的意見,內心倍受煎熬。自抗洪以來,農場工作雖然有失誤的地方,但在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方麵做得非常完美。確保全場群眾的生命安全是抗洪的基本準則,是絲毫不能動搖的,人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目前,所有生產隊群眾都撤到了場部地區,除了部分投靠場部親友外,大部分居住在中學和小學的教室裏,有專人送飯,並沒有出現大的恐慌。大部分群眾並不了解抗洪的嚴峻的形勢,幻想洪水會很快過去,內澇總不至於絕產,還有希望,一旦炸壩,希望便隨之破滅了,職工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積蓄將全部付之東流!如果此時決策出現失誤,勢必為千夫所指,這個決心能輕易下嗎?

“鈴,鈴,鈴……”指揮部內的紅色電話機——與縣防洪防汛指揮部溝通的專用電話響了起來,場黨委秘書操起了電話聽筒:這幾天,還會有大的降雨,第三次洪峰將於明天淩晨抵達縣境內,阿倫河上遊的兩座小水庫注定守不住了。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揮部內的所有的人都沉默了,答案隻有一個——炸壩瀉洪。

走在泥濘的堤壩上,誌勇的心情異常沉重。放眼望去壩外是一片白亮亮的水世界,自小喜歡水的誌勇心態大變,對眼前的景象厭惡至極。壩內嚴重內澇,很多螞蟻抱成團兒聚集在草尖上,洪水逼迫下的老鼠到處亂竄。守壩的人們得知炸壩的消息後,停止了勞動,呆呆地立在堤壩上,很多人流下了淚水。

“轟!轟!轟!”幾聲巨響,擺脫束縛的洪水像饑餓的野獸瘋狂吞噬著田地,一吞就是一大片……誌勇像泄了氣的皮球跌坐在泥濘的堤壩上。淹沒的田地中,有誌勇父親家的;有建國父親家的;有小海幾個哥哥家的……不要說別的連隊,單就誌勇生長的連隊而言,今年種地投資超過十萬元的人家就有二十幾戶,很多人種地資金是借的、抬的,眼看豐收在即,卻遇到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是多麼脆弱啊!十幾年以前,類似這樣的洪水是絕不會有這麼大的破壞力的。水土流失、生態惡化、河床抬高、行洪不暢也是形成洪災的重要原因。從前阿倫河畔青草豐美、野花飄香,如今,能開墾的地方都開墾了,剩下的幾塊草原也被成群的牛羊啃得七零八落、傷痕累累,人們種下的苦果終歸要人們自己品嚐……

縣水庫大堤上,小海緊緊跟在慶華後麵,保護慶華的安全。小海知道慶華隻會幾下“狗刨”,麵對百年不遇的洪水,經過專門訓練的小海尚且沒有逃生的把握,更何況慶華呢?小海早就考慮好了:一旦發生意外,絕不會置慶華於不顧,兄弟倆要活一塊兒活,要死一塊兒死。慶華根本沒考慮過自己的安危,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堤壩上。慶華對這條堤壩太熟悉了,分配到縣水利局後,他利用業餘時間對全縣的水利設施進行了全麵的實地考察,對水庫的情況了如指掌。這座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魚、發電、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庫底比縣城高八米,水麵比縣城高20幾米,經過近兩個月的洪水浸泡,堤壩險情不斷,水庫成了一支達摩克裏斯之劍高高懸掛在全縣20幾萬群眾的頭上。一旦出現問題,將給全縣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進而直接威脅嫩江防洪大堤,是整個鶴城地區的防洪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