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傲慢與偏見》看人際交往中的固定成見(1 / 2)

從《傲慢與偏見》看人際交往中的固定成見

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魏笑君

【摘要】本文由文學作品入手,解析李普曼的固定成見理論,反思我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的遺憾,並從日常生活的微小細節來透視李普曼經典的新聞思想。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人際交往固定成見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的浪漫主義小說。主人公伊麗莎白生活在鄉下過著平靜安寧的生活,她的生活環境突然有一天被打破。一位年輕富有的男士,彬格萊先生成了他們的鄰居,隨彬格萊一起來到鄉下的還有他那帥氣的朋友達西先生。伊麗莎白和達西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兩人在相識初期針鋒相對。後來隨著漸漸的了解,開始彼此吸引,終成眷侶。

如果從傳播交流的視角來重溫這些人物的命運和際遇,就有了另外一種分析解讀的樂趣。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因素紛紛擾擾,說不清道不明,跳出傳統的文學領域反觀,在交往初期,橫亙於兩人之間的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固定成見。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工作於這個地球的一隅,在一個小圈子裏活動,隻有寥寥無幾的知交。我們對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共事件充其量隻能了解某個方麵或某一片段。”伊麗莎白因為社會條件和家庭環境的限製隻能偏居一隅,略讀書籍。達西先生,即便他有各種便利的條件也無法做到全知全能。“我們的見解不可避免的涵蓋著要比我們的直接觀察更為廣泛的空間、更為漫長的時間和更為龐雜的事物。”而這種生活環境對人認知造成的局限卻不是人人都能夠意識到的。很多時候,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需要,漸漸的,這種環境就變成了我們的整個世界,我們甚至不會去關心外麵是不是還有個更大的未知世界。如果伊麗莎白沒有遇見達西,沒有遇見這個與自己生活環境相差太多的人,她很可能就會在自己成長居住的環境附近中找到一個身份背景相似的年輕人。這種對生活環境的自足不僅僅存在於小說中,存在於19世紀的英國村莊,或許也會在21世紀的今天存在於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網絡技術的進步帶來龐雜的外部信息,似乎擴大了我們的生活圈,但深深反省後發問,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真的突破了自己的生活環境了嗎?

我們腦海中的事實更多是自主加工的產物。“一篇報道乃是通告人和接收者共同的產物,其中那個旁觀者的角色總是帶有選擇性傾向,通常還會帶有創造性。”在接觸達西先生之前,伊麗莎白就聽到了各種關於他的消息和描述,在她心裏已經有了關於達西的片麵的圖像。許多心理學家都強調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它可能是往後幾十年,一個人對某事某物某人保持的看法的直接來源。如果有機會接觸了解的話或許可以修正其中的不客觀的成分,但是固定成見就有那種蒙蔽雙眼的魔力,讓人直直地瞅著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視身邊其他的風景。“在所有具有支配力的因素中,最讓人難以捉摸、最有普遍性的就是創造並維護成見庫的那些因素。我們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麼摸樣。我們在親身經曆之前就可以對絕大多數事物進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們具有敏銳的意識,否則這些先入之見就會強烈影響到整個感知過程。”

“我們對事實的認識取決於我們所處的地位和我們的觀察習慣。”這種地位和觀察習慣是由成長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形成的。那麼成長生活的環境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的觀點勢必產生差別,包容欣賞彼此的差別能夠使人們互相理解,而試圖改變就造成矛盾和分歧。粗淺地與外界接觸讓伊麗莎白樹立了扭曲的世界圖景,而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她就在此觀念指導下生活。後來,伊麗莎白遇到了與達西家族有淵源但是與達西有過節的威廉姆先生。對於威廉姆對達西的百般中傷和多方詆毀,伊麗莎白一點不曾質疑,因為她在尋找支撐自己固定成見的證據。或者說是,因為有了固定成見,她就隻對能夠迎合其固定成見的信息感興趣。對於其他的信息,或者不聽,或者是聽了以後也不當真。

今天的我們受惠於各種傳播渠道帶來的便利,在自己有限的一隅內看到更為廣闊的外部世界。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從伊麗莎白的狹小的生活環境中徹底解放出來了呢?19世紀的英國社會,相對於今天資訊發達的傳播體係,是一個更為封閉的世界。我們今天雖然能通過互聯網獲得很多的信息,但這種信息相對於宏大複雜的外部世界來說,我們隻不過是生活於稍微大了一點的圈子裏的達西和伊麗莎白。如果我們能夠細細反思自己掌握的信息,就會驚訝的發覺,我們對於達西和伊麗莎白對陌生世界的荒謬主觀的看法產生的驚奇,其實隻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達西和伊麗莎白的生活環境和世界觀,可以視為一個相對極端的我們今天生活的縮影或者模型。互聯網為我們帶來了關於外部世界的更多的資訊,但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願意接觸的也不過是與自己興趣相符的信息。在麵對新鮮事物做選擇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將它們套入自己已有的觀念中,百般艱辛把它的棱角給磨平來適應自己的固有思維。要讓我們顛覆自己已有的觀念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這不僅僅意味著費時費力去接受新鮮事物,接受與自己固有成見相悖的觀念或者信息,更是一種否定自己懷疑自己眼光能力的傷自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