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拓展想象空間出發(3 / 3)

總的說來,在以物質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濟和以紮根城市為成功標誌的主流價值觀的滌蕩下,徽派古建築保護的根本性問題還是人們對古建築的想象方式相對單一、想象程度處在淺層,從而使得在具體的保護實踐中模式比較單一、力量參與混亂。而在政府主導的機製之下,這個問題又被放大,從而導致被保護起來的古建築漸漸失去了其曆史內涵,沒有被劃入保護範圍的古建築快速地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事實上,這也是全國很多古建築保護的通常現象和最大問題。

三、問題的解決方法——應被拓展“想象空間”的徽派古建築

以上可以看出,古建築保護的根本性問題是各個想象主體的想象方式和程度與理想狀態存在一定差距,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也可以由此得出。

通過多方麵的調查走訪和資料查閱,我們認為,古建築保護的最終目的是激活建築本身的價值(包括居住價值和商用價值等),使得建築與人的關係穩定、和諧。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特意在黟縣的碧山村和關麓村拜訪了當代鄉村建設踐行者的歐寧和左靖,他們分別在這兩個村子買下一棟荒廢已久的老宅子,並自己動手修複和進行局部改造,使得它們能夠滿足現代人的居住要求。這其實是在最為原始的鄉居生活之外發展了古建築的一種保護模式,破敗的老宅被整修好,既保存了徽派古建築原有的風韻,又融進了現代社會的生活元素,歐寧和左靖都非常喜歡這些“新建的老屋”。

這也就是說,建築的生命力不在於其一磚一瓦的曆史,而在於其與社會生活的密切交融。當下的中國社會正處在不斷的變革和發展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相應地建築體也應在這個背景下有所改變。一言以蔽之,今天我們花大力氣來保護古建築,根本性的內容不是要讓這個物質的東西原封不動地存在下去,而是要讓古建築在維係傳統文化的同時,趕上時代發展的節奏,最大程度上激活它的內在價值。

這種想象的方式不見得有多麼新奇,卻是很多想象主體無法實踐和實現的目標。對於當地政府而言,他們需要去尋找建築與當地自然環境、氣候、傳統氛圍等等之間的勾連,在此基礎上綜合其他有建設性的意見,探索古建築保護的最佳模式;對於當地居民而言,他們需要拋卻古建築即金錢利益的新近成見,而應細細體會融進自己血液裏麵的傳統文化的東西,在其他力量的支援下,努力激活古建築的現時價值,並且創造性地讓它在現代社會中仍然有生存空間;對於包括新聞媒體、文化研究學者以及眾多的遊客而言,他們則應一方麵為徽州地區爭取和創造更多的保護經費,另一方麵協助當地挖掘古建築背後的文化因素,並且培養一種健康的意見氣候和實踐方式,使得當地政府和居民能夠從中獲得啟發。

再以歐寧等人的鄉村建設實踐為例,他們正在從事的工作,也絕不僅僅是重修一棟老宅或者策劃一些文化活動這麼簡單。他們希望從文化建設入手,重建鄉村的公共生活,賦予農村活力,再造農業故鄉。歐寧這些希望紮根在此的“外來者”其實並不認同諸如西遞、宏村那樣通過旅遊開發、依靠門票收入的單一模式,在他們看來,這種模式既不關心農村自然生態的保護和發展,也無益於傳統農耕文化的傳承和複興,隻是讓遊客蜻蜓點水到此一遊,觀看村民像表演般的生活樣本,從而打破了前來尋訪鄉土中國的人們對於鄉村的淳樸想象。而一個農業、教育、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全麵複興、具有活力的鄉村,才能激起更多的人來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也最終才能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回到故土,建設家鄉。

可以說,徽派古建築保護的主導力量是當地政府,輔助力量是外圍聲援,而決定性力量則是本地的居民,特別是年輕人。我們在呼籲全社會關注這個事情的同時,一方麵需要給當地政府提出更多現實可行的模式、方案,另一方麵則更需要協助當地居民培養保護意識、糾正存在的問題,真正意義上依靠他們的力量去激活古建築的價值。也就是說,不管是媒介還是個人,他們最急迫需要做的就是轉變想象的方式、深化想象的程度,特別是對於當地居民來說,這個要求尤其緊要。隻有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關於經費不足、模式單一等等一係列問題就都不再不能化解。

隻有人們真正做到拓展對於徽派古建築的“想象空間”,這些老房子作為徽州地區文化的物質載體,才能夠在文化自身的發展邏輯中延續其根本內涵,讓這個地區的建築、居民以及整個社會都處在一種良性、和諧的關係之中。□

【本文受《南風窗》“調研中國”活動資助】

參考文獻

①百度百科,http://t.cn/zR6OfNM

②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③歐寧,《碧山計劃:探尋鄉土中國》《典藏今藝術》,2013*(4)

(作者:王文俊,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丁暢,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周斌,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