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方都市報》“第一夫人”形象報道內容分析(2 / 3)

外交活動和衣著裝扮是媒體報道的重點所在,合計19篇,占總數的47.5%。

4、報道切入角度

從報道的切入角度來看,40篇相關報道中,從“第一夫人”彭麗媛進行切入的報道有20篇,占到了總數的50%,涉及到彭麗媛作為“第一夫人”的政治職責、聯動效應(經濟、文化效應等)。

從“普通人”彭麗媛角度進行切入的報道有6篇,占總數的15%,突出了彭麗媛作為一名普通學生、母親、妻子平易近人、溫婉可人的女性形象。

從“潮流先鋒”彭麗媛角度進行切入的報道有8篇,占總數的20%,這方麵的報道集中於彭麗媛的儀容、衣著、裝扮、配飾等方麵,“麗媛style”成為媒體的報道焦點之一值得關注。

從“文藝演員”彭麗媛角度進行切入的報道有3篇,占總數的7.5%,再一次證明了《南方都市報》的報道弱化了彭麗媛文體演員的角色。

從其他角度切入的報道有3篇,其中延伸人物報道1篇(疑似彭麗媛貼身女保鏢曝光眼神犀利)、民間輿論報道2篇(“萌版”彭麗媛漫畫走紅網絡網友:美到深處自然萌、彭麗媛陪訪獲讚優雅端莊微博湧現民間粉絲團)。

5、文章傾向性

出現相關評價的報道篇數有25篇,占總體的62.5%,未出現相關評價的報道篇數15篇,占總體的37.5%。分析這些相關評價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南方都市報》有關彭麗媛的報道大多數含有感情色彩,並且出現的評價無一例外都是積極、正麵的,表達方式是通過他人或報紙自身的觀點進行評價。

6、主題框架呈現

新聞報道中以何種框架來呈現一個事實或展現一個立場。在不斷調整中,設立以下主題框架,可以基本囊括《南方都市報》“第一夫人”形象報道文本中主題框架的類型,並且能較為生動地展現這些框架的主要內容。

(1)背景—事件:提及彭麗媛之前的人生經曆、發生的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例如“當時現場還來了一些北大學生,節目錄製完畢已是深夜,宿舍門已經鎖了,大學生們決定在軍博對麵的麥當勞熬一夜。彭麗媛知道了,提出給這些不賺錢的孩子們支付在麥當勞用餐的費用,還叮囑他們一定要注意安全。”

(2)背景—經濟:文中穿插介紹彭麗媛帶動的經濟效應,以此印證文章的觀點,例如“服裝股昨日早盤表現搶眼,其中某個股漲停,相關個股也出現較大漲幅;同時受益的還有皮衣皮具等相關個股也大漲。據此,資本市場又引出了‘第一夫人概念股’這個新名詞。”

(3)背景—文化:與文化有關的背景知識,涉及彭麗媛作為文體演員的身份介紹、文化意義、文化影響等,例如“彭麗媛出生於鄆城。她是中國著名的歌唱家,《父老鄉親》等作品膾炙人口。從1982年開始,彭麗媛一共17次登上春晚舞台。彭麗媛是中國知名的歌唱家,演唱過很多熾熱的愛國歌曲。”

(4)對比:框架的構建由彭麗媛與他人進行對比,或者從彭麗媛報道的不同角度進行對比,例如“雜誌第一夫人報道比較:老牌直接新銳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