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時尚雜誌如何進軍中國市場(2 / 3)

政府作為刊號的供應方,企業或個人不能成立期刊社或主辦刊物。國家對雜誌的刊號/刊名/辦刊方針/辦刊人員/廣告經營/發行渠道和方式等實行嚴格的行政審批製。在中國出版業屬於行業壁壘相當高的行業,中外合資或合作的出版企業很難進入中國。

相對於刊號,造紙、印刷等行業開放程度較高,行業壁壘低,市場供應充分,一般不會出現大量的短缺,因而出版業的議價能力不高,競爭壓力也不大。

人才供應方麵,目前國內這一方麵的人才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時尚資訊無法與國際接軌,編輯功力欠火候以及審美上還未達到國際水平。

(2)讀者分析

期刊的最終消費者和購買者主要是讀者,但從目前國內的整體消費水平來看,讀者的期刊需求仍很有限,需要進一步引導。據統計,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每年購買雜誌15冊,而在中國隻有約2冊,具有一定教育水平和經濟水平較高的這部分人群是時尚雜誌的主要購買者。但隨著讀者需求層次的不同以及期刊可選擇性的增加,要求出版集團對市場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

(3)行業內的競爭者分析

從中國加入WTO以來,時尚類刊物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是期刊更名、改版數量增加,或者增加版麵和頁數;其次是新雜誌不斷出現,價位各不相同。依據“三一律”:市場上排名前三的企業有一個較為穩定的市場份額,與後麵的企業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前三名的企業的盈利總和幾乎等於後麵所有企業的總和。時尚類雜誌就屬於此情形,排名前三的雜誌——《時尚》、《世界時裝之苑ELLE》、《瑞麗》處於領先地位。這三本期刊都有外刊版權合作的背景。

(4)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目前國內出版行業的競爭還不夠充分,尤其是時尚類刊物還有大幅的提升空間,這就給後來者提供了機遇。期刊業麵臨後來者的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國內社會資本,二是跨國出版資本。這兩者對市麵上現有的出版企業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威脅。國內社會資本方麵,雖然現在受到政策上的限製,隻能經營一些與雜誌有關的產品,但隨著入世後國家對這一政策的逐漸放鬆,這些雜誌巨頭就有可能快速遞占領市場。

(5)行業替代者分析

大環境上看,時尚類雜誌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圖書、報紙等,但在定位和服務上的不同,它們對時尚雜誌的衝擊並不明顯。相對於傳統的期刊和服務而言,最大的衝擊來自互聯網,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網絡社區進行內容消費。

小環境上看,有與康泰納仕旗下同一檔次的競爭者。如《VOGUE服飾與美容》與《ELLE世界時裝之苑》;《智族GQ》與《Men’s Uno達人誌》、《ELLE MEN睿士》;《安邸AD》與《時尚家居》。

2、康泰納仕的本土化戰略

傳媒企業的本土化戰略是指跨國傳媒集團在開辟新的市場時,選擇當地的經營者作為合作方,針對不同的社會、市場、文化背景的目標受眾來製定經營策略。

(1)本土化的動因

本土化包括三個動因:政策、文化和經營。

政策方麵。由於文化產品的特殊屬性,各國政府對其基本持保守的態度。如加拿大政府對外國雜誌征收一項80%的特別稅。③外刊內容方麵,新聞出版總署對時尚生活類期刊引用外刊內容的要求是控製在50%以內。《VOGUE服飾與美容》每期使用《VOGUE》圖文資料不得超過50%,且國外合作方不得介入雜誌的內容編輯及終審工作。④這種規定使得中外合作的期刊不能照搬國外的內容和模式,必須根據本土的需求進行采寫編輯。

文化方麵。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文化的維模功能在本土文化受到外來文化入侵時起到了保護作用。當外來文化符合並且有益於本土文化時,本土文化會將其吸收並融入;當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有害時,會阻止其入侵。在這種情況下,外刊進入中國的文化圈必須依據本國的文化生活習慣進行匹配。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