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網絡媒體的商業化與社會責任(1 / 2)

淺談網絡媒體的商業化與社會責任

傳媒e時代

作者:祖力胡馬爾·麥麥提吐爾遜

【摘要】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受到網民的關注,並創造出經濟效益。但是隨著網絡媒體地位的提升和影響力的擴大,其公信力受到質疑。本文分析了網絡媒體的商業傾向與所引起的問題,從輿論引導和監督的角度,通過案例論述了在處理群體性事件時,如何發揮網絡媒體的正麵引導作用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網絡媒體商業利益社會責任

一、網絡媒體基本情況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91億,新增網民2656萬;互聯網普及率44.1%,手機上網的用戶78.5%,網民規模增長進入平台期;應用熱點向手機端轉移。通過網絡載體,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行業的人都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周邊發生的事,可以互相交流,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參與國家大事、焦點問題事件的討論、評價,不僅參與人多,而且覆蓋麵廣,各種不同的意見、建議都能得到集中反饋。

計劃經濟時代的傳媒由於完全或主要依賴行政事業費撥款,養成不求發展的惰性,完全排斥商業原則的良性介入亦是媒介缺乏自身發展內趨力的重要原因。誕生於市場經濟下的網絡媒體,不僅有一流的技術、人才,而且一開始就擺脫相當一部分行政管理體製的束縛,追求商業利益是網絡媒體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二、網絡媒體的商業化傾向及問題

1、網絡媒體的商業化傾向

眾所周知,受眾接受傳統媒體的信息需要付一定的費用,那麼,網絡媒體怎樣獲取利益呢?

(1)網絡廣告:這是最主要的網絡在線盈利手段,大多數網站是靠廣告而生存。

(2)手機信息業務:如今,手機已經成為媒體,它具備了其他大眾媒體的功能,而且可以隨身攜帶。

(3)網上數據庫資料:網絡媒體收集許多有關各行各業的資料,網民通過網絡,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以付費方式才能獲得。

(4)在線視聽服務:有的電影和音樂觀看或者下載學要付費。

(5)電子商務平台:如淘寶網等。受眾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交流,網絡媒體解決了電子商務中配送與支付兩大難題。截止2012年末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42億人,使用率42.9%。

(6)網絡遊戲:網絡媒體利用網上遊戲形式吸引廣大青年受眾,其用戶玩之前給提供遊戲者付費,主要是通過Q幣,黃鑽,紅鑽,VIP用戶等方式付費。

2、商業欲望所引起的問題

隨著我國網絡媒體經營意識不斷增強,網絡媒體內容也日趨豐富起來,娛樂性不斷增強,媒介和受眾之間的交流增多。但不可否認,發展過程中也湧動著一股令人擔憂的商業主義潮流,它有損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

(1)低俗信息的蔓延。何為網絡低俗?違反法律法規的內容,包括直接或隱晦表現人體性部位、汙辱性的圖片、音視頻、文字等,也包括宣揚暴力、凶殺、惡意謾罵、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非法的性用品廣告和性病治療廣告,不正當交友等信息,以及容易誘發青少年不良思想行為和幹擾青少年正常學習生活的內容。

(2)虛假新聞的泛濫。虛假信息就是失真的信息。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和新聞發布平台,網絡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條不實的新聞、一個謠言,都可能波及很廣的範圍,帶來非常大的負麵影響。比如在網上廣為傳播的非京籍考生加入美國國籍後就能在京參加高考等消息,雖然最後都被證明為不實新聞,但惡劣影響已經造成。一些網絡媒體為了提高點擊率,對新聞內容不進行認真的審查,變相的成了網絡謠言的推手。還有一些網絡媒體推送的內容低俗、庸俗和媚俗,也在社會上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

(3)網絡侵權屢禁不止。網絡侵權主要表現在網絡媒體抄襲剽竊他人勞動成果,未經授權隨意轉發侵犯著作權,利用偷拍傳播他人的不良行為,侵犯隱私等。

(4)廣告信息汙染比較嚴重。一些網絡媒體為獲得盈利而在網頁上顯示不良的廣告。這些都意味著我國有些網絡媒體偏重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利益。

三、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分析

網絡媒體社會責任是指網絡媒體和網絡新聞從業人員進行網絡新聞傳播活動和經營活動時,對國家安全、社會發展及公民身心健康承擔的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社會義務。

1、網絡媒體社會責任弱化的原因

(1)網絡媒體自身的弱點加速了道德失範。網絡媒體具有的匿名性、開放性等特點,對很多由網民發表的意見或圖片很難監管到位。其負麵效應表現為:降低受眾的道德水平,幹擾受眾的正常生活,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甚至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