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造“責任中國品牌”
《南方都市報》的“辦中國最好的報紙”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為了彰顯理性、建設性的社會角色和負責任的主流媒體的形象,《南方都市報》打造了“責任中國”係列品牌活動,其中包括賑災活動、扶貧活動、環保活動、助學活動、名家論壇等公益性活動,這些活動有力地強化了讀者心目中報紙的品牌和形象,得到了讀者廣泛好評。
四、做社會的標尺——踐行監督使命
在中國,“輿論監督”被認為是新聞媒體走向深度和責任的必要手段。④《南方都市報》一直在為辦一份維護公眾利益的嚴肅的大報而努力。“有可以不說的真話,但是絕不說假話”是原《南方日報》主編黃文俞在20世紀80年代說的。《南方都市報》也一直在踐行這個原則。其中《南方都市報》的時評引起了很多讀者的重視,它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公眾利益,推動了社會進步。
《南方都市報》的兩版時評包括《社論》、《個論》、《街談》、《來論/來信》等欄目。評論的多元化,使輿論監督主體的廣泛性得以實現。在報紙最高規格的評論——《社論》欄目中,常見一些具有監督性質的、對政府決策或重大社會事件表達觀點、提出建議的文章。而《來論》和《街談》欄目為普通受眾提供了公開表達觀點的平台,使輿論監督在本質意義上得到實現。這些評論是針對媒體的“第一次監督”,即報道性監督進行的評論。因此,可稱之為“第二次監督”。《個論》版由數個專論組成,作者是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屬於公共知識分子參與的監督。這些專論能夠對國策或重大社會問題做出精辟的分析,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甚少宣傳色彩。由於《個論》版的輿論監督具有較高的知識性和科學性,可以彌補普通群眾輿論監督理論成分的不足。⑤
《南方都市報》以上的品牌打造的探索值得引起當代眾多媒體的反思以及借鑒。
1、堅持創新道路
創新是品牌發展的關鍵,《南方都市報》的工作人員正是秉承創新的原則,才創造了今天的《南方都市報》,媒體在品牌打造過程中要注重創新內容的引入,不應停留在簡單的效仿,打造屬於自身的獨特性才能在業界獲得長遠發展。
2、注重社會效益
以注重社會效益的產業化方式經營媒體是當今媒體生存的重要手段。促進社會發展是所有人共同的期待,媒體應成為連接社會和公眾的紐帶,打造負責任的主流媒體形象。
3、強化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是媒體的責任,是受眾對於媒體的深切期待。在品牌推廣中,強化媒體的輿論監督,有利於媒體有效地擴大知名度,實現“雙贏”。
4、加強雙向互動
根據體驗營銷的原則,提高受眾參與度才能使品牌深入人心。所以媒體應為受眾提供更多的平台,讓受眾參與,打造平民媒體。□
參考文獻
①董天策:《中國報業的產業化運作》[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2
②③畢玉強、鄭海明、李也丁:《動CCTV的奶酪——區域性傳媒的品牌經營之道》[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114、126
④胡正榮、張磊:《時代之印:中國媒介三十年》[M].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33
⑤王朝麗,《論新聞評論的輿論監督作用》[J].《新聞知識》,2005(8)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