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轉改”:“新聞本質”回歸的實踐活動(3 / 3)

正是因為開展“走轉改”活動以來,新聞報道以新聞為本位的特性在回歸,所以新聞節目越來越好看。筆者認為:“走轉改”精神要貫穿新聞始終;“走轉改”活動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應該成為一項常態化活動。

二、如何進一步深化“走轉改”活動

1、加強“走轉改”專欄策劃

雖然“走轉改”活動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是在全國不少地方台仍存在著流於形式、缺少精品力作的現象。很多新聞采編人員走基層的時候匆匆來匆匆去,隻是象征性地問幾個問題,或者是按照既定的采訪思路選擇合適的人、事去對號入座。這樣采寫出來的新聞很難有亮點,往往是泛泛而談。筆者認為地方台應該借鑒中央電視台等的成功做法,加強“走轉改”專欄的策劃,根據不同時期和社會上不同的熱點難點問題,適時推出有影響力和震撼力的“走轉改”專欄。在地市級媒體,采編人員大多為非科班出身,在新聞采編中經常會出現采訪不到位、新聞平淡無亮點的現象。如果由資深編輯提前做好“走轉改”專欄策劃文案,從篩選具有新聞價值的選題到新聞報道的整體模式,都做一個詳細的策劃的話,那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強化“走轉改”報道的新聞價值

在開展“走轉改”活動中,很多媒體,特別是地方台還存在報道缺少感染力、新聞價值被弱化的現象。有些新聞工作者采編的新聞報道隻是流水賬式的記錄,沒有主題、沒有重點、沒有細節。這就要求一方麵新聞工作者加強自身的業務、理論學習,在把握政策理論、增強服務大局的自覺性上下功夫。在走基層的時候不僅要用心、用情去采寫,還要牢牢把握時代的脈搏、了解國情、掌握民意,把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采寫出的新聞報道才能充分反映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反映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呼聲。另一方麵,地方媒體可建立培訓新聞從業者的長效機製,通過優秀作品展播、定期業務學習討論、專業院校學習等方式,從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上提高采編人員的能力,讓他們有能力有熱情去深入基層,采製有價值、有亮點的新聞報道。□

(作者:淮北市廣播電視台首席記者)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