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擁有了強大的製作班底和明星陣容,但是麵對眾多選秀欄目,競爭上的優勢也不是很明顯,因為眾多選秀欄目的出現,觀眾已經出現了審美疲勞,盡管《一聲所愛大地飛歌》是從選唱民歌作為比賽標準,讓觀眾在聽覺上有“清新”感,但如果在賽製上不作出改變,跟大部分的選秀一樣,也很難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一聲所愛大地飛歌》就在舞台的包裝上下功夫,把選手的生殺大權放在了觀眾手中。觀眾台上有三個魔輪,分別坐著青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比賽過程中使用的是觀眾盲聽的形式,就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每個觀眾手中都有操控器,當每組的觀眾支持率達百分之七十的時候,魔輪就會轉向參賽者,三個魔輪必須有兩個轉向參賽者,參賽者才能晉級。與一般的選秀節目評委導師為主相比,《一聲所愛大地飛歌》觀眾的參與感更強,而且比賽最後選出的獲勝者也更具有群眾基礎。
第一季《一聲所愛大地飛歌》在當年同一時段全國收視率最高排到了第八位,於是廣西電視台趁熱打鐵,隨即開展了有關《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一係列活動,如《一聲所愛大地飛歌》巡演活動,活動把第一季的人氣歌手帶到廣西各市表演;多檔欄目對《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比賽進行了跟蹤式的報道。這種循環、重複的宣傳力度又加深了本土觀眾的印象,擴大了《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品牌效應。□
【本文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東盟華語有聲語言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項目號:桂教思政[2012]47號】
參考文獻
①楊席珍,《以品牌欄目的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J].《新聞愛好者》,2008(12):54-56
②刑常保、林崟峰,《談談地方台的本土化定位》[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2(11):76-77
③唐世鼎:《中國電視新思考》[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