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中國羅盤正宗,遠銷日、韓等國,被世人稱為“徽盤”。1915年,由萬安老街吳魯衡毓記羅經店製作的萬安羅盤和日晷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享譽全球。萬安老街吳魯衡毓記羅經店生產的羅盤和日晷,精選虎骨木,準確按照羅經的文化內涵精工刻製,其天池內的指南針,用祖傳的隕石磁鐵磁化,永不退磁。改革開放以後,徽州文化的這一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安羅盤傳統手工技藝,得到恢複和生產性保護,以吳魯衡羅經老店為代表的萬安羅盤業,在萬安老街重獲生機。2006年,萬安羅盤傳統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名單,吳魯衡第七代傳人吳水森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012年11月,全國第一個羅經文化博物館——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又在萬安老街吳魯衡老店址隆重開館,昭示著萬安老街傳統文化品牌基地再度煥發青春。
緊傍萬安老街的鬆蘿山,是我國曆史上名茶品牌——鬆蘿茶的原產地。鬆蘿茶在唐代就被“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和杭州龍井、黃山毛峰、武夷大紅袍、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等並稱為茶中珍品。經過大方和尚帶有傳奇色彩的精心製作,通過萬安老街鬆蘿茶號老店的廣為推銷,以鬆蘿茶為代表的“屯綠”走向全國,遠銷俄羅斯等許多國家。鬆蘿茶不僅是香醇味甘、怡神養生的綠色飲品,而且是自古就有名的藥茶,其神奇的藥用價值讓這一茶界品牌聲譽隆隆,《詠鬆蘿》中這樣寫到:“沁脾芬芳勝綠金,鬆蘿靈秀孕奇珍。三杯能解千日醉,還我龍馬好精神。”20世紀,經國家級專家測定,鬆蘿茶又是國內外目前唯一被發現含有銀元素的茶品,獨特的成分、悠久的曆史、傳奇的起源,都使鬆蘿茶品牌讓世人驚奇和感奮。這一綠色金子,更因前些年哥德堡號沉船打撈上來的鬆蘿茶遺存,引來了世界格外強烈關注的目光。
作為徽州文化的重要品牌孕育基地之一,還應特別說一下老街上萬安水龍廟會這一特色“非遺”品牌。萬安老街傳統的徽派磚木結構民居建築,店鋪密集,一旦失火,極易火燒連營。為有效防火、防盜,以前萬安老街上街、中街、下街三段各安裝了一道大鐵門,一有火警盜訊,關閉鐵門,即可以阻截火災蔓延和盜賊逃竄。除此之外,在萬安老街當鋪巷四號,各商家還捐建了一座水龍廟,旁設水龍房,存放著兩大兩小水龍和救火器材,每年陰曆四月初十,民間的水龍會都要隆重舉行水龍廟會,抬著水龍菩薩沿街遊行,並持續3天展示大小水龍、水槍和各種滅火器材,還要唱3天“火燭戲”,戲名都要帶“水”字,像《水淹七軍》《水漫金山》等等。水龍會還要對平時積極參與救火的民眾給予獎勵,火災時民眾挑一擔水前往現場救災,水龍會即發給一支竹籌,火滅後,憑竹籌到水龍會換米,三四支竹籌可換米一升。萬安水龍廟會民俗在徽州民間影響深遠,是生動的民間防火群眾性教育動員,成為我國民間社會消防史上的寶貴文化遺產。
休寧萬安老街可以敘說的曆史和現在還有很多。進入新世紀,人們也盼著這條“旺街”在承傳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潮中更美更“旺”。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