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更重要的研究結果是絲婉等人於2003年發表的《有生殖能力美國男子精子質量的區域性差別》。研究人員從1999年~2001年期間采集了密蘇裏州哥倫比亞地區、紐約、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四個地區的512名孕婦的丈夫精液進行研究分析,而且91%的男性提供了兩份精液樣本。結果發現,密蘇裏州哥倫比亞地區男子精液中的精子數量最低,為58.7× 106/毫升,而紐約、明尼蘇達的明尼阿波利斯和加利福尼亞的洛杉磯男性的精子數量分別為,102.9,98.6和80.8×106/毫升,這四個地區男性精子數的中位數分別為,53.5、88.5、81.8和64.8×106/毫升。
這證明,美國男子精液中的精子數量的確有地區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是由環境汙染,主要是使用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化學物質造成的。由於密蘇裏州的哥倫比亞地區較多接觸農藥,該地區男性的精子數量不僅減少,而且質量,如活動精子數也低於其他三個地區。
歐洲男性精子數量和質量也有變化,典型
的要數法國人。法國公共衛生監控研究所的喬爾·莫爾等人剛剛完成的一項對法國男子長達17年的精子研究結果顯示,法國男性的精子數量也在逐年下降,但質量未必在下降。
研究人員彙集了法國126個主要的輔助生殖技術(ART)中心數據庫的資料,對其中26600名男性的精子數量和質量進行了分析,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對人類精子進行的一項最大規模的研究,盡管其中的結果並不能準確推測其他國家男性精子的情況,但是對於了解當前男性的精子數量和質量具有很大意義。
在長達17年的時間裏,法國男性的精子數量幾乎以每年1.9%的比例在降低,總體降低了32.2%。研究人員計算了平均年齡為35歲的男性精子數量,發現1989年時法國男性精子密度為7360萬/毫升,但是到2005年時降低到了4990萬/毫升。
但是,法國男性精子數量的減少並沒有出現不育率的增加,原因在於,盡管法國男性每次排精時精子數量有減少,但精子的質量卻有所上升,主要表現在有活動能力的精子比例略有上升。在1989年~2005年間,法國男性活動精子的比例從原先的49.5%上升到53.6%。莫爾表示,世界各國男性的精子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但法國男性的精子數量減少後有活動能力精子的比例反而上升,表明精子質量在某些方麵有提高,這一現象需要今後更深入的研究來闡明。
無論是法國還是中國的研究人員都把幾十年來男性精子數量和質量下降的原因歸結為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如環境汙染(環境雌激素、有機殺蟲劑和除草劑等的廣泛使用)、抽煙、酗酒、高熱、飲食不當、使用藥物(抗風濕藥、抗高血壓藥、激素類藥等)、電子輻射、久坐和精神壓力大等。
上述精子基因組測序發現,人的一些精子基因組會在重組時發生缺陷,盡管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分子機製造成的,但是,環境汙染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也不可避免地會對精子的基因產生不利影響,從而讓精子的基因在重組時發生突變。所以,莫爾認為,人類配子(精子或卵子)質量的損傷,可以認為是環境壓力的結果之一,這種壓力也包括內分泌的紊亂等。當然,這種推測還需要嚴謹的科學研究來證實。
不過,目前精子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對精子數量與質量的曆史性對比研究得出的一些結果已經在提示人們,珍惜生命的種子,否則不僅會影響後代的質量,也會影響人類的繁衍。
【責任編輯】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