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分銷商之間合作的形式很多,包括聯合促銷、專門產品、信息共享、培訓、區域經銷權保護、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等。
在緊密的夥伴關係中,雙方共同致力於提高銷售網絡的運行效率,降低費用、管控市場。從企業的角度講,需要重視長期關係,網絡成員要責任共擔,積極穩妥解決衝突糾紛,企業的銷售人員要擔當分銷商的顧問,為分銷商提供較高水平的服務。企業為分銷商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管理和方法等方麵的支持,以確保分銷商和企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在實踐中,由以下幾種方式來組合雙方關係:
(1)合同式體係。企業與分銷商之間,以一定的合同為約束,在一定的利益基礎上,把分銷渠道中各個獨立的實體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合同式的銷售體係,通過特許權,將從生產到分銷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直達終端的銷售體係。
(2)管理式體係。即一些企業依靠自己的市場聲譽、產品創新能力以及其他力量,成為銷售網絡的主導成員,從而將銷售網絡中不同成員聯合成一個體係。
(3)所有權式體係。即企業以入股的形式來控製分銷渠道。此體係的經營整合水平最高,企業關係最穩固。網絡成員的獨立性部分或全部喪失,整個分銷渠道的活動受製於企業的目標,分銷渠道的經營能力大大提高。
3.多路並用。
多路並用即多分銷渠道安排,有兩種表現:
一種表現是采用多種分銷模式。隨著市場競爭的愈加充分,細分市場增加,新的分銷渠道形式出現,為了更大量更有效地接觸目標市場,未來的企業已很難做到隻采用單一分銷模式。
另一種表現是利用多條分銷渠道關係。比如某家電企業存在冰箱、空調、洗衣機三條自成體係的分銷渠道關係,盡管分銷模式、管理係統不做任何調整和改變,但分銷渠道關係還是可以互相利用的。
對家電企業來說多數分銷渠道關係是可以共用的,尤其是在零售終端的覆蓋方麵,共享分銷渠道關係顯得更為現實和可行。可是不少企業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利用好分銷渠道終端關係。
4.利用電子商務整合分銷渠道。
電子商務對分銷渠道的整合主要體現在減少中間環節,使分銷渠道由繁到簡,由狹長到扁平。
在電子商務時代,由於互聯網使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這樣,傳統的分銷商在信息溝通和商品流通方麵就顯得多餘。因為許多企業開始鍾情於直接銷售,按照顧客的要求生產CT O(Cus-t o mizati on Tail or Order),在生產中應用SC M(Suppl y Chai n Man-age ment,供應鏈管理)、CR M(Custo mer Rel ati on Manage ment,客戶關係管理)、JIT(Just intime,即時性管理)等先進的技術,吸引顧客參與設計,從而使產銷結合更加緊密。這種新的生產經營模式,要求分銷渠道快捷高效,同時也要求產銷不再脫節。但是傳統的分銷渠道很難滿足其要求,所以許多企業隻好自己建分銷渠道或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傳統的分銷渠道於是日益顯得多餘起來,通過電子商務,分銷渠道最終將實現扁平化。
參考文獻
李先國著:《分銷》,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 年版。
張傳忠著:《分銷渠道管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董方雷著:《有效的分銷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
劉永炬著:《渠道》,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 年版。
胡 娟著:《銷售渠道管理》,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張繼焦著:《分銷鏈管理》,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 年版。
許澤人著:《渠道為王》,羊城晚報出版社2003 年版。
張遠昌著:《銷售物流與渠道建設》,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年版。
侯忠義著:《渠道危機》,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年版。
張國壽著:《經銷商管理手冊》,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年版。
範雲峰著:《終端》,京華出版社2004 年版。
樊 宏著:《新編物流管理教程》,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牛海鵬著:《新銷售通路管理》,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 年版。
駱溫平著:《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年版。
尚 陽著:《終端運作管理手冊》,新世界出版社2003 年版。
陳 軍、王榮耀著:《終端營銷實戰手冊》,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魏農建著:《第三方物流企業營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年版。
角井亮一著:《物流》,海天出版社2004 年版。
鈴木秀郎著:《I T 時代的物流服務》,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年版。
孫賢偉著:《物流組織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年版。
傅浙銘著:《定價與分銷策略》,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 年版。
賀喚平著:《E RP 概要分析采購銷售與分銷庫存》,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趙 平著:《市場營銷渠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年版。
周瑩玉著:《營銷渠道與客戶關係策劃》,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年版。
範雲峰著:《管理營銷渠道》,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年版。
莊貴軍著:《營銷渠道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江占民著:《現代企業營銷渠道》,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年版。
在編寫本書時,為了使內容更為豐富實用,編者參考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從中吸收和借鑒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觀點和做法。可以說,本書是凝聚眾多人的智慧而最後成書的,在此向這些資料的提供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由於本書取材廣泛,編者工作量巨大,限於時間,書中未能對所引用的資料一一注明出處,請相關作者見諒。歡迎各位作者、讀者來信互相切磋學習。
參與本書編寫的有金彭、彭潔、張語、陳燕子、宗強等人。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