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中層領導的表揚藝術(3)(2 / 2)

起點低的人,可以稍高於他的起點來讚其前途,起點高的人可以直接讚美其起點。比如:“小夥子這麼年輕,又是北大研究生,基礎好,起點高,前途無量啊!”這樣的讚美有骨有肉,繪聲繪色,並不令人感到虛無縹緲。

倪萍剛從山東調到中央電視台,領導就把《綜藝大觀》這一重頭戲交給她。當時,楊瀾主持的《正大綜藝》大受歡迎,實際上,她們兩人有對打擂台的味道,導演對她沒信心,她自己也沒把握。但與她主持第一期綜藝大觀的特邀佳賓主持人牛群卻在排練中鼓勵倪萍:“倪萍,你永遠記住,誰都是從零開始的。我看你這個零比別人的起點都高。”牛群並非毫無根據地為鼓勵而鼓勵。當時,《綜藝大觀》可以說是倪萍來中央電視台後踢的第一腳。它與倪萍的前途,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是背水一戰,無退路可言。初來北京,北京人的傲氣和對這位“外來妹”的輕視使她更為自己的前途而擔憂。但倪萍有她自己深厚的基礎。她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從業於山東話劇學院,並已拍過七部電影和三部電視連續劇。這些經曆使她產生了很到位的舞台感覺。她懂得如何與觀眾交流,心裏清楚攝像機的方位和鏡頭位置。而且,她在此以前,已節目的經驗。李小玢,這位第一位走上電視的文藝節目主持人,曾在倪萍第一次錄像後就讚歎道:“當時我都愣了,這家夥真上鏡,台詞說得好,這個倪萍將來準出名,弄不好出大名。”這些,就是倪萍的起點。《人與人》主持的成功,來源於她的基礎,而這一成功又成了她主持《綜藝大觀》的更高起點。因此,牛群的讚美有根有據,從而使站在人生懸崖上的倪萍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在中央電視台站穩了腳跟。

要把下屬的前途適當抽象

前途是一個人未來的情況,究竟會具體到什麼樣子誰也難以預料。有人喜歡把別人的前途讚美得具體一些,以顯示自己的洞察力,或增加讚美的說服力,但這樣做往往容易弄巧成拙。如果一個兒童既喜愛音樂,又喜愛畫畫,那麼你讚美他將來會成為音樂家還是畫家呢?或許他將來什麼都不是。

善於讚美別人的人並不把話說絕,適當抽象,模糊一些,讓人覺得更實在、可行,甚至無需說出口被讚者便心領神會。豐子愷考入浙一師後,李叔同教他圖畫課。在教木炭模型寫生時,李叔同先給大家作示範,畫好後,把畫貼在黑板上,多數學生都照著黑板上的範畫臨摹起來,隻有豐子愷和少數幾個同學依照李叔同的做法直接從石膏上寫生。李叔同注意到了豐子愷的穎悟。一次,李叔同以和氣的口吻對豐子愷說:“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學生。你以後,可以……”李叔同沒有緊接著說下去,觀察了一下豐子愷的反應。此時,豐子愷不隻為老師的讚揚感到歡欣鼓舞,更意識到在老師沒有說出的話當中包含著對他前程的殷切希望。於是,豐子愷說:“謝謝!謝謝先生!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這天晚上,李叔同對豐子愷的讚揚,激勵他走上了藝術生涯。豐子愷後來說:“當晚李先生的幾句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變。”

李叔同對豐子愷的稱讚相當有水平。他先是對其進步大加讚賞,但論及其前途卻沒有具體說下去,而是話到嘴邊,欲言又止,似有拋磚引玉之意。其實,通過他前麵幾句話,已令人猜出其用意。當然,這同時需要學生具備相當高的悟性來配合。短短幾句話,竟然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其妙處值得細細體味。

不要把話說絕

一個人的前途是與他的努力程度、外部環境等等各方麵的客觀條件分不開的。因而,在讚美別人的前途時,應適當附加點條件,使你的讚美既使人感到實在具體,又頗具遠見卓識。比如:“你如果上麵有人的話,在單位混出個出人頭地沒有問題”,“這孩子很聰明,要是送到好學校去,定會大有出息。”……如果你不適當附帶點條件,萬一對方如宋代的方仲永,若幹年後,你豈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既非靈通的算命先生,也非未卜先知的先知者。但在社會交往中,卻時時需要對別人的前途問題說出個一二,怎麼辦呢?請牢記我們共同探討的靈驗之法,或許,你真的會被後來人奉為“先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