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發現,王熙鳳在談話中是很少提及自己的,始終是把黛玉放在了談話的核心,並處處留意賈母的情緒和反應,她的表揚的功效可以賈母對她一向那麼喜歡呢!
15.2.8表揚應突出才能
希臘有句諺語:“使人幸福的不是體力,也不是金錢,而是正義和多才。”才能,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最明顯的標誌,是他幸福的源泉之一。我們表揚一個人,就要深深地打動他,而最能打動他人的表揚,莫過於對其才能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我們周圍不乏才華橫溢之人,有的有能言善辯的口才,有的人能瀟瀟灑灑、妙筆生花,有的人善發明,有的人演技高超……諸如此類的才華都是有價值的表揚題材。
1933年在燕京社會學係的同學聚會上,王同惠和費孝通就人口問題發生了一次爭論。費孝通為了說服她,就把一本關於人口問題的書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王同惠。在他們後來的一次閑聊中,王同惠告訴他:“是你的這件禮物打動了我這顆‘凡心’,覺得你這個人不平常。”費孝通聽後很自豪,讚歎自己遇到了知己,他後來說:“這個評價成了我們兩個人的結合劑,也就是牽引了我們兩人一生的這根線。一個賞識‘不平常’的人,而以此定情的人,也不可能是一個平常的人。”基於對彼此才能的賞識和仰慕,二人結為金蘭之好。王同惠通過與費孝通的爭論,特別是他的禮物,發現了費孝通的出眾才華。她的表揚並無什麼華麗的詞藻,也無什麼高亢激昂的抒情,而一句“你這個人不平常”,便對其才華做出了獨具一格的評價,樸實、蘊藉之中也顯現著讚美者自身的才氣。費孝通的表揚更是與王同惠相映成趣,對其才能的讚歎更是直言不諱。他們二人,首先選準了表揚的基點——才華。對這一閃光點的表揚,對於兩位才能出眾的人來說,要比讚其容貌、氣質等外在特征具有更強烈的吸引力,更能打動對方。
對比性恭維
才華有時候是一個相對性的東西,隻有在對比中才能更清楚地使對方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幾斤幾兩。“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你比,我這輩子算白活了”等等,都是在對比中體現對別人的恭維。
趙忠祥初次在中央電視台主持《正大綜藝》節目時,自己擔心,朋友也替他擔心,深怕自己不能使觀眾滿意,但金子畢竟會閃光的。看過兩次後,人們又一次發現了趙忠祥的才能,贏得了一片喝彩。薑昆鄭重其事地對趙忠祥說:“大哥,你接住了。”薑昆的夫人則說:“比薑昆強。”
薑昆的夫人也是位很有才氣的演藝界人士。她對趙忠祥別有心裁的讚美中顯露著高招,僅僅四個字就把趙忠祥的主持水平和才能大致勾勒下來。且不說是真是假,趙忠祥聽後心裏準是樂滋滋的。眾所周知,薑昆是著名的相聲演員,1990年主持過一年《正大綜藝》後退了下來。一句“比薑昆強”,一方麵體現了薑昆夫人的寬闊胸懷,另一方麵也充分表達了對趙忠祥水平的認可和讚賞。
有比較地表揚別人的才能應注意:首先要了解做比較的雙方有何關係。如果這兩個人不屬同一範疇,你的對比可能就達不到目的。如若在上麵的例子中,把節目主持人趙忠祥與工人王進喜相比,別人就摸不清你究竟要說什麼。此外,若你所對比的兩個人平時關係一般,甚至其中一方嫉妒另一方。那麼,你的表揚就會揚一貶一,使兩人都感覺不舒服。其次,做比較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要亂做沒有根據的對比。再次,比較時要公正,不可以一個人的優點去對比別人的弱點。
暗示性欣賞
一個人的才華,表揚不必要用語言表達出來。一次善意的行動,要的事,但卻不表明是為他而做的。對一個人才華的表揚也如此。
嚴濟慈在法國留學時,遇到了一位導師法布裏。在法布裏的指導下,嚴濟慈完成了博士論文《石英在電場下的形變和光學特性變化的實驗研究》,法布裏很欣賞他在這篇論文裏所展現的才華。有一日,法布裏突然找到嚴濟慈問道:“你的論文能等一兩個星期發表嗎?”嚴濟慈滿口答應:“當然可以。”但不知導師有何用意。幾天以後,法布裏以其出色的成就和資曆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但他在首次出席科學院院士例會時,宣讀的卻是嚴濟慈的博士論文。論文以其獨創性和精確性,獲得了法國科學界最高權威們的掌聲。嚴濟慈的才華震動了法國物理界。
法布裏雖然很早就看準了嚴濟慈這位中國學生具有非凡的才華,但他沒有直接讚揚他的論文如何如何地好,而是把它作為得意之作,拿到法國物理學院士例會上去宣讀,這一行動,要比再優美的讚譽之詞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其結果,不僅顯示了法布裏對自己學生的高度評價,而且使嚴濟慈揚名法國科學界。還有什麼比這無聲的表揚更令人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