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孫子兵法——百世兵家之師(3 / 3)

5.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孫子·謀攻》

[譯文]有五種情況可以預見勝利: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的,會勝利;懂得根據兵力多少而采取不同戰法的,會勝利;上下齊心協力的,會勝利;以預先有準備對待沒有準備的,會勝利;將帥指揮能力強而國君不牽製的,會勝利。

6.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謀攻》

[譯文]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而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戰都有危險了。

7.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孫子·勢篇》

[譯文]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會利用有利的形勢,不責難於人,所以能夠選擇將士的有利形勢而為之。善於“任勢”的人,他指揮將士作戰,就像轉動木頭和石頭一般。木頭、石頭的本性,放在安穩平坦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傾斜的地方就容易滾動,方形的木石就比較穩定,圓形的就容易泛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好像把圓石從千丈高山上往下飛滾那樣,不可阻擋:這就是軍事上的所謂的“勢”!

8.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虛實》

[譯文]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依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

9.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孫子·軍爭》

[譯文]對於敵人的軍隊,可以挫傷它的士氣,對於敵人的將領,可以動搖他的決心。

10.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孫子·九變》

[譯文]明智的將帥考慮問題,總是兼顧到利和害兩個方麵。在有利情況下考慮到不利的方麵,事情就可以順利進行;在不利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麵,禍患就可以避免。

11.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孫子·行軍》

[譯文]將帥在士卒尚未親近依附時,就貿然處罰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這樣就難以使用他們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對將帥已經親近依附,仍不執行軍紀軍法,這樣的軍隊也是不能打仗的。

12.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孫子·行軍》

[譯文]平素能認真執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養成服從的習慣;平素不認真執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會養成不服從的習慣。

13.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孫子·地形》

[譯文]將帥對士卒能像對待嬰兒一樣體貼,士卒就可以跟隨將帥赴湯蹈火;將帥對士卒能像對待自己的“愛子”一樣,士卒就可以與將帥同生共死。但是,對士卒如果過分厚養而不能使用,一味溺愛而不能驅使,違犯了紀律也不能嚴肅處理,這樣的軍隊,就好比“驕子”一樣,也是不能用來打仗的。

14.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孫子·九地》

[譯文]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用敵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

15.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孫子·九地》

[譯文]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後才能得生。士卒陷於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轉敗為勝。

16.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溫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孫子·火攻》

[譯文]國君不可憑一時的惱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符合國家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