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 培根曾說:“在人類的各種情欲中,有兩種最為感人心智,這就是愛情與嫉妒。”嫉妒是一種在社會關係中作用最普遍,但卻最易被人們忽略和談及的一種心理狀態。日本學者詫摩武俊認為:“所謂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寶貴的東西被別人奪取或將被奪取的時候所產生的情感。”

嫉妒心理是一種想排除他人優越地位或想破壞他人形成優越才能的環境,包含憎恨的情緒,是一種難於發覺,又不願被人發覺,不願表麵化的情感。

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患嫉妒症的人越來越多,身材、相貌、榮譽、地位,財產等都是嫉妒的內容。

一、嫉妒心理的表現

嫉妒心理的行為特征主要表現在:喜歡自我表現,什麼都想比別人搶先;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自身利益出發,對他人缺乏理解與認同,缺乏善意和理解;富於攻擊性,攬功推過;缺乏自信又惴惴不安,對競爭者虎視眈眈;貌似和藹親切,其實冷酷無情等等。

領導者的嫉妒大多是由於社會對自身的評價產生的,嫉妒的中心往往是對方的地位、名譽、權力和業績。從積極的方麵說,嫉妒可以成為競爭的動力和源泉,但其消極影響遠遠大於積極影響。嫉妒往往使領導者變得偏激,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緊張和攻擊性語言、行為,甚至做出違反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的事情。

在人力資源決策中,嫉妒主要表現在:

1.對於能力、水平、品格高於己者,或升遷的可能性大於己者的人,抱怨、憎恨,甚至采用造謠、誹謗、中傷等各種卑鄙手段。

2.嫉賢妒能,唯恐他人超過自己,千方百計壓抑、打擊有才華的下屬。總之,懷有嫉妒心理者,以自我為中心,對人才缺乏善意;攬功推過,隻用奴才,不用人才。

在政治生活中,嫉妒心理往往表現為:對他人已經實現或將要實現的政治目標,正好是自己企望追求的目標時,而產生的隱晦而強烈的憎恨心理。

應該看到,這種心理產生於人的個體生存危機意識,帶有動物性的優勝劣汰色彩。是嫉妒者感到自己的競爭能力和條件不如被嫉妒者,即缺乏自信心和自恃力的表現。從理論上講,在正常的、健康的人際關係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中是完全可以得到正確處理的。然而,事實上卻有不少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陷於嫉妒之火的深坑,嚴重地影響了領導與被領導雙方構成融洽的魅力關係。

二、嫉妒心理的危害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微妙。可以說隻要是身心健康的人或輕或重地都有這樣的心理,隻不過是有些人易表露,有些人善於掩飾而已。有嫉妒心理並非壞事,如果把問題處理好了,則是一種催人積極奮進的原動力——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處理不好,妒火中燒,就會引發不正當競爭,惹出許多是非來。心理學家的觀察也證明,嫉妒心強烈的人易患心髒病,而且死亡率很高;而嫉妒心較少的人群,則心髒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的偏低,隻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頭痛、胃病、高血壓等,易發生於嫉妒心強的人,並且藥物的治療效果也較差。

古人雲,“君子成人以美,小人反其是。”德才高尚的人物,總是樂於幫助人、為他人謀利益;而自私的人,往往會嫉妒別人的才能、品德與成功,破壞別人的美好意願和前進橋梁。

嫉妒心理是對領導魅力強弱影響最大的一種心理因素。有的領導嫉賢妒能,對優秀的部下排擠打擊,總怕別人超過自己。在用人方麵任人唯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選拔幹部不是德才兼備,而是需要聽話的“馴服工具”。

可以斷言,一個嫉妒心很強,或者說,不能克服自己嫉妒心理的領導者,是斷然得不到部下,尤其是部下中德才較高的人才的衷心擁護的。因為,嫉妒心很強的領導者,對於層次越高的人才或潛人才,具有越嚴重的壓製甚至危害作用。部下沒有安全感,人心自然不穩。一個得不到德才層次較高的人才支持的領導者,他本人一般就沒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即使由於某些特殊的事件或條件,使他偶然居於較高的領導地位,但他肯定也不會有再前進一步或維持下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