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危機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策略研究(2 / 3)

要求開設的課程與國際要求接軌,尤其加強自然科學以及金融領域類學科建設,建立一批有競爭力的,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的學士、碩士學位的專業課程體係,創出中國高等教育品牌,盡快擺脫高校“國際化”進程中的新尷尬。

2.規範教學管理,建立科學教學評估體係

對來華學曆留學生教育應有完善科學的教學評估體係。來華留學生必須通過所有課程的考試或考核,修滿學分並通過畢業考試和論文答辯才可獲得學位,否則將被淘汰。比如,對於西醫教學存在的問題,應製定相應科學的西醫教學評估體係,嚴格把好入學、教學和實習質量控製三道關。對於確實擁有受國家認可的英文教學資質的醫學專業教師團隊的高校,而且留學生可以在將來回國進行臨床實習,我們可以采用英文進行教學,否則,最好采用中文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老師傳授知識上的語言障礙,又解決了學生在中國實習語言問題,同時保證了我國醫學教育的國際聲譽。

政府和高校不僅要製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應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如: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保證署)來有效地貫徹相關的法規,也可發揮民間組織——地方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協助教育管理工作。定期發布大學教學質量情況,反映有招收來華留學生資質的大學的師資、學科設置與發展情況,甚至公布非法招收留學生的院校(如:沒有資質招收西醫學曆留學生的院校),以保障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和來華留學生的合法利益。

3.完善課程設置,建立來華留學生實習和就業培訓製度

資料來源:根據2005—2008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來華留學生統計資料整理

2005—2008年來華學曆留學生數據分析表明(見表2):來華留學生教育正快速發展,來華學曆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2008年來華學曆留學生已占總數35.80%。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就業形勢,提高來華教育質量,為來華留學生建立實習和就業培訓製度意義重大。

高校和當地外企聯合製定留學生實習和就業培訓計劃,一舉多得。作為來華留學畢業生,在經曆了一段時間實習和就業培訓後,積累了一定經驗,不管他是選擇在哪個國家就業,都會增加他對就業自信;作為外資企業,為他們提供難得選拔優秀人才的機會;作為高校,加速了“大學國際化”的進程,高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製定了更為實用更與國際接軌的學曆留學生培養方案。這些企業大多資金雄厚,為了保證能招募到優秀員工,也願意與高校長期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甚至為該校設立企業獎學金,為高校招生又添新亮點,促進高校可持續發展,因此,更多的優秀留學生紛紛而至,帶來學生總體質量的變化。對高校產生“反哺式”有益的影響,所謂“反哺”影響指高校與留學生之間的特殊關係。高校為留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高教機會,這是正向“哺育”,而高校因為招收高質量的生源而受益,則為“反哺”。其結果為高校高水平科研提供了所需的生力軍,提高高校國際競爭力;作為國家,擴大了來華留學生教育規模,尤其是學曆生教育規模,提升了中國來華留學生教育水平。

由於我國大多數學曆留學生和外企都集中在發達省份,所以可從發達省份的高校開始試行“來華留學生實習和就業培訓體係”,這個體係包括各地政府、學校、商業集團和第三產業共同配合,為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實習基地”或“就業培訓基地”幫助留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過渡到獲得職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能,以能提升留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完善招生政策,建立多層次多渠道招生模式

1.通過海外的“孔子學院”和“孔子教室”進行招生

截至2009年3月,中國在世界上已經開辦了256所“孔子學院”和58所“孔子教室”。“孔子學院”和“孔子教室”主要是為當地提供漢語教學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除了日常漢語教學,還常常舉辦“中國文化節”、“中國文化展覽會”以及中國文化講座等。

2008年,南京師範大學首次通過“孔子學院”(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合作成立)在當地招生,結果隻有3人報名。雖然人數少,但南師大仍為他們提供了優質的課程和豐富的文化活動,使他們留下難忘的回憶。通過他們回國向親朋好友宣傳,在2009年招生中,從羅萊納大學和另一所社區大學招了30名學生來南師大進行短期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感受了中國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交融,部分學生表示希望申請長期生來華學習。實踐證明,孔子學院不僅是文化傳播渠道,也是招生有效途徑。應鼓勵各地“孔子學院”進行招生宣傳,利用暑假以“短期團”或“夏令營”的形式組織來華學習。

2.提供“菜單式”特色文化課程,吸引留學生來華

“菜單式”課程,顧名思義針對來華留學生不同年齡和不同職業,提供有特色課程服務或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調整滿足其需要。

提供有特色“菜單式”課程,吸引更多短期團。針對短期團組有各種需求的特點,因“團”設“課”滿足他們不同要求。例如:接待“新加坡教師團”,對象一般為漢語很好年齡較大的女教師,所以為她們設計課程時,除了一般課程外,還可安排“飲食養生”、“針灸按摩”和“職業病防治”等課程來吸引她們;接待“韓國太太團”短期來華學習,抓住她們的特點,追求時尚和注重家庭生活質量等,學校不僅提供必要漢語課程,還可提供“糕點烘培”、“中國傳統美容知識”等課程來吸引她們;又如“歐洲親子夏令營”,這類團體多數是華裔家庭,他們的孩子生在國外,完全接受了西方文化,父母帶著孩子來華一起學習了解自己的“根”,所以在文化課程設置上,要更靈活,可以把這個團分為兩個班,父母和孩子分別一個班,同一節課,安排其父母們上“中國民歌”課或者“太極拳”,而孩子們則根據他們的喜好,安排上“中國搖滾歌曲”或體驗“扇舞”或“傘舞”等課程。短期班的課程設置原則就是滿足學員各類需求保證質量,一旦產生多米諾效應,那麼帶來的效益將是成倍的,短期生變為長期生,或將迎來更多短期團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