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女性平等就業與發展(3 / 3)

3.推進女性平等就業的主要途徑

針對女性平等就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麵加強和改進女性平等就業工作。一是加強對適齡女性的培訓教育,提高女性的就業競爭力。各類大中專院校除了教授專業類、技術類課程之外,還要組織女生學習國家的就業政策和促進女性平等就業、保護女性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指導女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求職準備。各級政府、勞動人事部門和婦聯,應該把勞動婦女的繼續教育作為自己本職工作的重要內容,依托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為廣大女性提供免費或者低收費的就業技能培訓和知識更新服務。二是弘揚先進的性別文化,營造女性平等就業的社會環境。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先進的性別文化,樹立保護女性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黨校、行政學院和相關的幹部培訓機構要將社會性別課程作為黨員、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大中專院校要開設社會性別選修課。通過全方位、廣覆蓋的宣傳和培訓,在全社會倡導男女平等的基本價值觀,並深入到每個公民的頭腦、心裏,落實到行動中。三是完善法律規章製度,提高政策法規的可操作性,並加強執法監督和違法追究。首先,應該廢除上世紀50年代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以性別(男性、女性)和身份(幹部、工人,計劃內、計劃外等)為特征、退休年齡和待遇以性別和身份劃分的勞動用工製度,代之以崗位和年資貢獻為特征、男女平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接軌的勞動用工製度。其次,應該完善社會保障製度,將目前由用人單位承擔的女性懷孕和哺乳期間的用人成本通過減免稅收等政策分攤到全社會。再次,應學習借鑒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製定國家層麵的性別平等法,出台女性平等就業實施條例,從法律上對女性就業、升職做出更具體的規定,科學劃分各級勞動監察部門、婦聯、工會和用人單位在保護和促進女性平等就業方麵的職責,使各類法律規章互相銜接、易於執行,各主管部門和用人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女性平等就業的政策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張彥,陳小強.勞動與就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2011重印):154、243、378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74重印):70

[3]袁貴仁,韓慶祥.論人的全麵發展[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101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71

[5]王征國.新生產力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3

[6]宋秀岩等.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新聞發布會[EB/ OL].http://live.people.com.cn/note.php?id=828111019145347_ ctdzb_001,2011,10,21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各級各類學校女學生數[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6200/201201/129613.html,2012,1,17

[8]馬建堂等.馬建堂解讀中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EB/OL].http:// www.stats.gov.cn/tjdt/gjtjjdt/t20110429_402722652.htm,2011,4,29

[9]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 c_121193916_32.htm,2011,3,16

[10]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10[EB/OL].http://www.mohrss.gov.cn/ page.do?pa=402880202405002801240882b84702d7&guid=9204547 47ac9440d9c48a7bdb9099fa7&og=8a81f0842d0d556d012d1115c5ad00 4e,2012,6,27

[11](美)約.奈斯比特,帕.阿博頓妮.2000年大趨勢:90年代十個新趨向[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0:259

[12]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EB/OL]. http://www.un.org/chinese/hr/ issue/udhr.htm,2012,8,12

[13]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009重印):50

[14]張煥平.中國7成女性參加工作比例全球最高[EB/OL]. http:// finance.sina.com.cn/j/20111202/063010922016.shtml,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