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的看法還是除了累計參加過戰事過多的一些前近衛部隊官兵外,執行出海作戰任務的部隊要盡可能的精銳,力量比重可以占到全軍的一半以上,畢竟我們陸上的隊伍在幾個月後還有後續增援的力量得以支持,並且還有規模不小的工匠營可以輔助,並不擔心大股敵軍在陸上展開的反撲。如果是那樣,我們消滅敵軍的核心力量反而會更有把握了。
在新一輪的戰略行動原則商討完畢,整個大軍也做了簡短而必要的休整之後,張海沒有決定耽誤太多的時間,畢竟雖然此時還是秋天,但距離入冬時節已經沒有多少時日了。
新朝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就在富爾達附近的戰略決戰剛剛結束大概僅僅兩天之後。新軍遠征部隊就以壓倒的態勢襲向了法蘭克福。
此時的法蘭克福已經在不久前得知了西法聯軍大敗的消息,而且沒有使為西歐命脈的西班牙新軍主力部隊音信。駐守在這裏的七八萬潰敵和五六萬原有的留守力量有三分之二左右選擇了潰逃。僅僅隻有四五萬見識比較少的法國南部各地前來的貴族軍還有西部德國當地的一些武裝選擇了憑借已經修建了不少時間的坑道工事頑抗。
這些選擇頑抗的敵軍來拖延和掩護的作用也沒有起到,新軍追力部隊的臨時馬隊在突擊作戰中殲滅了潰逃之敵的多半力量,而那些選擇依托工事留守惡戰的德國人與法國人在做為戰鬥工兵的輜兵工匠營武裝及不少後備力量的聯守進攻之下就被大部分消滅了。、
學習了西班牙新軍主力部隊的一些火力運用方式之後,新朝遠征部隊也開始試著在攻堅作戰的時候在定裝線膛抬炮之內裝老式的輕小鉛子的方式去壓製那些依托地形和工事防禦的敵軍,並配合其他火力作戰,這樣的作戰方式也的確起到了很好的壓製效果並極大的提高了戰鬥效率。這也似乎使張海回憶起了什麼,並開始有些明白了像抬炮這麼對於二十世紀的戰爭看起來有些落後的作戰方式到了民國時期的早期內戰和抗戰時期也有其用武之地。這也揭示了一個道理:一件火器不管看起來是否落後,隻要能夠適合於自身並能擁有專門的針對性就能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這其實也是新軍主力部隊自從當年成立起來能夠始終擁有有效的戰鬥力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以僅僅二百多人的傷亡代價就殲滅了在法蘭克福一帶頑抗的敵軍後,遠征部隊的騎兵部隊沿河展開突擊作戰的時候繳獲卻是頗為豐厚的。通過在大河的遠方以線膛銃炮建立封鎖線的方式。新軍主力部隊至少繳獲到了萬餘條運動輜重物資的小船,其中至少三千餘條是用人力螺旋槳改裝的船隻。這些船隻中看起來適合在良好的條件下進行沿海遠航的船也有兩千艘左右。這就以意味著僅僅在法蘭克福一地繳獲到的完好的有動力船隻就可以有效的攜帶三萬全副武裝的隊伍展開海路攻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