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繼續突擊(1 / 2)

富爾達以西的戰略決戰新軍遠征部隊以一定代價取得全勝之後,新的目標又擺了出來。畢竟:隊伍這次遠征作戰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勝利,至少是消滅最終敵人的核心戰爭潛力或者控製歐洲主要地區。

包括腓力四世在內的很多西班牙貴族甚至是法國軍官及其貴族的被俘,也並不意味著真正瓦解西歐一帶的敵軍。

通過以最快速度的連夜甄別審訊新軍主力部隊得知:在此時擊潰和消滅了法蘭克福一帶雲集起來的歐洲聯軍主力之後,從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到萊茵河下遊一帶還有規模多達七十萬左右的西歐聯軍主力部隊分布在各個地區。

如果不將這些敵軍以突擊的方式消滅掉,而是讓這些敵軍潰散而去,雖然這些敵軍已經無法左右戰爭解決,但終究會給隊伍帶來不少的麻煩。

這使得張海決定:還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掃蕩萊茵河沿線一帶,一來消滅已經集中起來的聯軍主力,而來在審訊戰俘的時候張海已經聽說新朝的人力螺旋槳動力船支雖然還不十分普及,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已經傳到了歐洲。並漸漸開始推廣來看,此時西法聯軍所在地的不少軍用船隻就是采用人力螺旋槳動力的船隻,這些船隻為了適應內河航行噸位大多不大,而且幾乎是不適合遠海航行的平底船.可是按照外情部的了解,在西歐地區入冬以前,西歐沿海及其臨近地區還是會贏得一個風浪相對較小的時間段。更別說西歐沿海的風浪本來就比中國東南沿海大部分季節下的風浪要小的多,而且擁有的地標性港灣眾多,這也是歐洲曆史上的海上文明所發展的基礎之一。

如果能夠利用人力螺旋槳船隻有效的走水路。那麼看似更為遙遠的距離就會變的不那樣遙遠。在水路上,人力螺旋槳的小船就算在情況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也能航行六千裏左右的距離,這足以讓新軍主力部隊完成前所未有的遠征,並搶在陸路上的潰敵抵達裏斯本之前完成對海上之敵的戰略包抄。

當然,這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舢板一般的“陸軍海戰隊”能不能憑借新式的火器有效抗衡對方的大船大艦。在清點了隊伍如今還有上千枚閃光火箭、並且各種線膛火器也多達三四萬之眾還有大量爆破彈藥的時候,就是在戰略問題上一向比較保守的劉洪濤也表示可以一試。但劉洪濤顯然反對大軍的主力執行這種戰略突襲任務,畢竟在陸路上還必須有配合的徉攻部隊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張海在思索片刻也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認可道:“劉洪濤的看法是正確的。我們遠征部隊此時雖說有十幾萬大軍,但是如果考慮到對新朝十分重要的輔助工匠營和傷員,真正的可以戰鬥的野戰單位其實隻有不到九萬人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最多投入三個暫編師群大概四五萬人左右的兵力用於出海戰略行動。這也是我軍能夠承受的起意外風險的上限。如果在這一路上繳獲不到足夠的人力螺旋槳動力船隻,這個比例還要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