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羅馬會議(2 / 2)

而稍有爭議的,是西班牙人的權力與義務。見識到了新朝主力大軍的強悍乃至惟有西班牙人的精銳部隊才對那些強悍的敵軍有一定抗衡之力後,英法瑞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普遍接受以西班牙這個地理位置最優、軍力最強、對新朝和新軍了解最多的人為首腦國家的事實。

不過,當腓力四世在一開始漫天要價的提出要求各國軍隊動員大量人力物力乃至軍隊在西法邊界上修建山地工事以抵禦可能新朝遠征大軍的時候,也終於遭到了以路易十三為首其他各天主教國家的反對.

“你們這些年來已經在那裏修建了不少新式的堡壘和工事體係了。這種提法,難道是要將其他諸國徹底拋棄麼?如果我們注定要被拋棄,那還不如向東方的強敵求饒與妥協。我相信在短時間之內,那位新朝的聖主是回同意我們的條件的,畢竟對人家最大的威脅首先是你們!”路易十三有些氣憤的說道。

在遭到了法國的強烈抵製、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反對、英國和瑞典等國代表也大多沉默不言的事實後,腓力四世隻得放低姿態:改提議以萊茵河為抵禦新朝遠征大軍的主要防線,並且要求英瑞等國盡快投入兵力展開“萊茵河防線”的建設。對於這個意見,路易十三也終於鬆了口氣:“這樣才對:我們也很想幫助神聖羅馬帝國諸邦以及奧地利皇帝,可是如今我們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動員部隊並從水路抵達戰場。在順利的情況下也要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的時間。各國軍隊乃至各部抵達戰場的時間也必然有先有後,這很容易被來襲的強敵所各個擊破。惟有中東歐諸國盡最大可能的遲滯對手,才有可能為歐洲的拯救創造那麼一絲條件。。。”

對此,斐迪南二世似乎還想說些什麼,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則似乎早有準備的說道:“我聽說新朝遠征大軍已經撤出並放棄了伊斯坦布爾,我想,他們應該沒有興趣在繞過海峽舊地重遊,你們暫時可以向前土耳其人的地盤那裏撤退。如果實在不行,地中海並不算多麼的寬闊,也可以撤回西班牙。。。”

整個歐洲暫時所能動員出來的一百八十萬地麵主力當中,顯然法國和西班牙人占了三分之二之多,是各國聯盟的主力。如果考慮到西班牙新軍的戰鬥力對其他各國普通部隊幾乎有以一當十的表現西班牙的力量權重至少占到了一半左右,而西法兩國力量之和則接近四分之三。不論是還不了解國內安危的瑞典人還是奧地利皇帝,也隻能默認這種安排了。

在確立了西法兩國領導權的情況下,應敵的商議就變的簡單起來:經過不少的教訓,就算有十倍甚至更多的兵力優勢,也沒有人願意去在進攻中直麵新軍主力部隊的兵鋒了,在很多人看來那完全是送死的表現。在萊茵河西岸至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邊界一帶以最快的速度修建防線準備應敵,就成為為數不多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