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決戰海峽(四)(1 / 2)

因為暫時趕到的土耳其人海峽上的增援船隻並不多,第二批踏上航渡之路的船隊在水麵上遭受的壓力一下比之前輕了不少。不過在幾十裏內都安排了對海峽觀察哨與聯絡網的劉洪濤清楚:最多不過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伊斯坦布爾附近出發的土耳其人主力船隊就有可能抵達,必須在敵主力海峽艦隊抵達之前運送足夠強大的力量至對岸。當然,為了鞏固灘頭陣地和保持兩岸控製水麵抬炮火力的均衡,先遣部隊之後隨後出發的五百餘名官兵主要也是由神箭隊官兵、戰鬥工兵、還有一些給養物資組成。在初步打開敵軍的封鎖之後,劉洪濤就毫不由於的親自跟隨隊伍展開了向海峽西岸的航渡。

而在此時,已經登陸上岸的近衛先鋒旅先遣部隊卻開始遭遇到在岸邊本就部署了強大的土耳其人連綿不斷的炮擊。

在岸上通過騎兵的快速機動和事先部署的兵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先遣部隊當麵的土耳其人就增加到兩萬左右的兵力,並配屬了不少騎兵炮。因為在白天的戰鬥中似乎敵人已經意識到:麵對防護之精良完全不比西班牙人遜色多少的新軍精銳,一般的火器似乎根本起不到多少效果了。

機動部隊攜帶的重型火銃至少有千餘具,因為伊斯坦布爾附近的土耳其人經常與歐洲那些盾甲完善的西方人交戰,也擁有不少能夠在遠距離威脅精良盾甲的輕型火炮。

這些火炮如同明軍的虎尊炮一般發射不到半磅一磅左右的炮彈,不過威力顯然要強出不少,炮術也要精良的多。第一輪開火打出的上千發炮彈就至少造成兩名最為精銳的先遣隊官兵負傷。一人被來襲的炮彈直接打斷了腿骨。那精良的鎧甲也抵擋不住半磅到一磅彈丸的巨大衝擊力,即便是幾百米外以並不算多的裝藥量發射過來的也是如此。還有一人被在地麵上滾動中的炮彈砸傷了腳部隻負了輕傷。很顯然:這還是敵軍炮兵在這夜間估距有誤的結果。

親自負責先遣部隊指揮的先鋒營營長在戰前參與過作戰討論,明白幾種最壞的情況下應該怎樣應對。負責掩護江麵的後膛抬炮隊加大了疏散度在近一裏左右的距離上展開了掩護作業,並僅僅配屬了百餘名神箭隊官兵負責掩護,而其餘二百名左右神箭隊官兵迅速展開了向縱深方向、特別是土耳其人炮隊方向上的突襲。

黑暗中襲來的利箭迫使岸上的土耳其人不得不倉促的繼續向後撤退,使得先頭的先遣隊精銳建立了方圓一裏左右的鞏固陣地。

不過在十來分鍾左右的時間裏,敵軍的騎炮隊在後撤了一段距離上繼續展開了連綿不斷的開火,先後在十餘輪中的開火射擊中打出了萬餘發炮彈,給疏散之後的先遣部隊也造成了十幾人的傷亡。其中有不少還是十分嚴重的重傷,並有四人陣亡。炮火帶來的損失一下超過了驅逐成千上萬土耳其人灘頭守軍所遭受的傷亡。

而就在這時候,劉洪濤所親自率領的第二批增援部隊趕到了。迅速了解到情況的劉洪濤除了留下了一百左右的線膛炮手及負責後勤的戰鬥工兵外用於加強灘頭掩護火力外,迅速命令其餘神箭隊官兵迅速投入到一線的交鋒中,進一步擴大夜間灘頭陣地並向敵軍的炮兵展開重點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