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恭陵位於偃師,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又被叫做“太子塚”,這恭陵在偃師北郊的獨山上,有道上的人踩過盤子,發現墓道與墓門間用吞條填砌,多達三十餘層,大石條層層迭迭,中間還用鐵栓板拴拉,每三層上下用鐵棍穿聯,再用錫鐵熔化灌縫,工程非常複雜,實在是唐陵中罕見的牢固大墓,那片地方又常年兵荒馬亂的,挖這個陵墓過於費事無從下手,就擱置起來一直沒人動手,想不到小鬼子能找出恭陵的端倪。
我到了地方之後,跟著小鬼子忙乎幾天,想弄清楚這幫不自量力的家夥有多少能耐,那幾天,總是隱約聽到號角的嗚嘟嘟聲音,我也沒在意,就見小鬼子損兵折將,死了一大半人,原來整座墓的防盜招式非常厲害,小鬼子用濃硫酸腐蝕那堵塞墓道的鐵汁,硬是三天三夜掏出個大洞,卻又被墓中流沙活埋了一半。
灰頭土臉的上來後,小鬼子弄來許多空心鋼筒,帶了不少支架再次下墓,想必是用鋼筒隔擋流沙,我見到這是個機會,就尾隨後邊弄死了外邊把風的人,要把裏頭的人都給活埋進去,想想不妥,這些小鬼子死在咱們的風水寶地豈不是太便宜了!
當我順著小鬼子的墓道跟進去,耳邊又響起嗚嘟嘟的號角聲,這下聽的真切,心下遲疑是怎麼回事兒,慢了幾步,等鑽入恭陵時,小鬼子已經死的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也不知道怎麼死的,個個渾身發黑,爛頭爛手的。
我心想不好,自己的準備不夠充分,手頭什麼盜墓工具都沒有,於是趕緊撤退。
墓道裏又黑又涼,我跌跌撞撞的卻走錯了路,給爬進了墓室,裏頭放著兩具高大的棺槨,還有一些陪葬的物品整齊的擺著,幸虧我經驗老道,轉了一圈就發現這是個假墓,放的迷棺欺騙盜墓賊,真墓室肯定另有地點,這假墓一不小心就死無葬身之地,那是說什麼也不敢動的,於是我原路退回。
原來橫七豎八的小鬼子死屍卻全都消失不見了,進來的墓道也給人堵的死死的,當時那個絕望啊,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很快就要缺氧給憋死。
等到我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給背出了墓道,在一個寒冷的山頂,旁邊的大石頭上端坐一人,依然嗚嘟嘟的低聲吹著號角。
我心知自己是被人給救了,跪下就要給那人磕頭,那人攔住我說道:“看在你弄死幾個倭人的份上,我才出手救的你,墓室裏進退有據,你學的是淘沙一派手法吧?”
我非常吃驚,要知道我的本事裏頭攙雜了不少脫甲道人的手法,這人卻可以看出自己的底兒,眼光真夠厲害,看來在墓室裏是一直尾隨著我的,水平深不可測,於是小心翼翼的說了實情,不敢有一句欺瞞。
那人聽完後淡淡一笑道:“也算不錯了,亂世中良知未泯,不枉救你一場,給你個東西留念吧,是正宗的淘沙令!”說完翻手就扔出來這個令牌給我。
我早知道傳說中有這麼個令牌存在,用的是大金屍的鱗片磨製而成,不僅可以辟邪,更是身份的象征,心頭又驚又喜,哆嗦著手接過來一看,果真如此,非金非玉的滑不溜手,那時背麵還沒有刻字,隻有些日月星辰的圖案。
我跪下就磕頭,請教恩人尊姓大名,那人卻不肯說,隻是淡淡問我:“我這吹的是巡山小號,從回音就可以斷定墓室的方位,你天資不錯又良知未泯…………想學嗎?”
我那時驕傲自負,哪裏會想到能吹出巡山小號的人,當然是最神秘的巡山大聖一脈傳人,唉,真是蠢的要命,昏頭昏腦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些啥。
過了許久,那人曼聲吟道:“此山為北,可稱為嶺;汝心聰敏,鬼盜機心;傳承衣缽,不做他想……罷罷罷,不如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