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糊處理
如果你的公司是新舊合並的,而你作為新公司的領導,切忌不要有嫡係觀念。即使你不如此,也很容易出現新舊兩派之爭。這種矛盾較之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影響更大,危害也更大。因為雙方勢力都很強,都有自己的固定成員,雙方容易形成對峙狀態,使公司利益受損。
作為領導的你處在這種關係中要善於迎合雙方心理,做到不維護任何一方,更不能有嫡係觀念。要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講明:“現在我們是一家人,願雙方通力合作,為新公司的發展做貢獻。”要時刻注意加強他們的公司意識,作為新公司的一個成員,而不是先前公司的職員。
如果雙方出現了矛盾,則定要圓滿解決。可分別向兩方了解情況,采取“非官方”的態度,跟雙方“談心”,此時決不能像處理兩個人的矛盾那樣過於正式。交談中旁敲側擊地了解雙方的矛盾所在,要善於聽別人發牢騷,找出雙方爭議的關鍵所在,然後才進一步實行改善行動。不妨把過失攬到自己身上:“這些問題都怪我事先沒考慮清楚,以致於造成今天的局麵,今後一定注意。另外希望雙方破除’門戶之見‘,以後互相體諒,為公司大業共同獻計獻策。”這樣說一些無關大局的話,把錯攬在自己身上,雙方也就沒有什麼怨言了,此乃模糊處理。
(3)回避矛盾
作為一個領導,有時公平的確很難做到,有人說世間沒有絕對公平,說來也對,人們不可能不受主觀的影響。當你實在不能端平,或不可能端平時,我們不妨退一步。也許“退一步海闊天空”。
法律上有一種製度叫做“回避”。指執法人員由於某種原因不便參與該案的審判時,主動或經人申請退出這種案件的審理、調查工作。我們不妨借用一下,實在不行了,就回避。回避不意味著退縮,它本身就是一種公平。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回避了更能顯示你的公平。
誰是誰非,你不去過問,而由別人處理。這並不是要領導者們學會推卸責任,而是對一些不可解決的問題進行處理的一種不得已之計。如果你的一位非常得力的下屬與你有近親關係的下屬發生爭執,你不妨把這件事交給副手去處理,自己不要去過問。這樣做對公私雙方都不無裨益,對公,有利於保護你的得力手下,對單位當然有好處,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從而贏得了下屬信任;於私則有利於你們的微妙關係。此可謂一石雙鳥,何樂而不為呢?
當下屬之間出現矛盾時,處理這種矛盾,是足顯領導管理水平的。
4.把握好領導與員工之間的協調溝通
美國商界對領導能力作了調查,其結論是:管理人員的時間平均有3/4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大部分公司的最大開支是用在人力資源上。管理者所定計劃能否執行與執行的成敗,其關鍵在於人。
從這裏可以看出,任何公司最大、最重要又最不可忽視的財富是“人”。能否協調好公司各方麵的人際關係對公司的興衰成敗至關重要。
溝通協調,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通過麵對麵的交談和心靈之間的溝通,最終達到說服、教育、引導和幫助人的目的。做好這項工作,不僅要求領導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還需要他們掌握比較高超的人際溝通藝術。
協調溝通是團隊管理的生命線,也是團隊管理的潤滑劑。因此,領導與員工的溝通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麵:
(1)平等待人
領導做下屬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論是一般的交流、談心,還是了解有關情況,或有針對性地對之說服、教育、批評、幫助,自己首先要明白一點,即相互之間雖有職位高低、權力大小、角色主動與被動等差別,但在人格上則是平等的。不能居高臨下,要放下官架子,以平等的朋友式、同誌式關係相待。
(2)真誠關心
每個人都渴望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得到同事特別是領導的關心、理解、同情和幫助。因此,作為領導,應注意經常觀察每個下屬的言行、舉止、態度、情緒和工作方麵的微小變化或波動,並分析產生這些情況的可能原因。在發現下屬的某些表現反常後,隻要我們能主動創造機會,例如,領導接待日、領導溝通電話等,讓他把自己的擔心、憂慮和煩惱傾訴出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再加上一些分析和引導,並設身處地為他出主意、想辦法,就會使其倍感領導的關心和組織的溫暖,並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困惑、疑慮,解除後顧之憂,積極投入工作,當然,表達對同誌的關心,應當是真誠的、負責的,虛情假意不行,不負責任更是有害。
(3)肯定優點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