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智慧決策,運籌帷幄(3)(2 / 3)

現代日本一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家說過:“風險與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風險小,許多人都會去追求這種機會,因此利益也不會太大;如果風險大,許多人就會望而卻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因此,決策雖有風險,但更有利益,為了組織的利益,理應敢冒風險,果斷決策。

有些時候,無情的客觀現實會逼迫決策者冒險。當組織處於困難境地時,往往有這種情形,就是實施風險決策,就能生存乃至發展,不敢冒風險,就會愈發困難甚至滅亡。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企業,因為產品陳舊落後,找不到銷路,財源枯竭,職工領不到工資。如果豁出去,采用集資、借貸等形式開發一種或數種先進而又適銷對路的產品,企業就能死而複生。如果因為怕這怕那,不肯做出風險決策,那麼企業必定要倒閉,這是被無數的事實反複證明了的。

許多看似不冒風險的決策,實際上是在冒更大的風險,這就是風險決策的辯證法。當今一些企業的決策者,不懂這個辯證法,往往滿足於眼下的產品暢銷,而不想冒點風險去開發更為先進的產品。須知盛極必衰,老產品終有滯銷的一天。當前不冒小風險,卻會給將來帶來大風險。風險決策需要膽量和魄力才能做出,但在實施時,則需要仔細小心,隻有這樣,才能使成功的希望不斷增多,直到最後如願以償。

在現代經濟領域形勢日益複雜,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指望不冒半點風險就能摘取豐碩的成果是不可能的。決策者不能懼怕和回避風險決策,這是毫無疑義的。但話說回來,風險決策畢竟有失敗的可能,不能胡亂拍板。冒風險一要是不得不冒的風險,二要是值得一冒的風險,三要是成功的可能性大於失敗的可能性的風險。必敗無疑的風險,無謂的風險,能夠避開而又不至於釀成更大風險的風險,是絕對不能冒的。

日本DC公司所冒的風險是值得的,公司麵臨破產的威脅,產品滯銷,如果低價出售,公司就會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如果銷不出去,公司的資金就無法周轉。公司經理山本村佑的心裏十分矛盾。

一天,美國一家公司要買DC公司的產品,付的是最低的價格。山本村佑在談判桌上擺了一個空城計:他一點不露聲色,以靜製動。中間,他叫人去詢問,去韓國的飛機票買好了沒有示意他明天就要去韓國,要談一筆大生意,表現出對美方這樁生意興趣不大,成不成對他無所謂的樣子。

對山本村佑這種淡漠超然的態度,美方代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是以原價買下了這批貨。DC公司得救了,人們都稱讚山本“每臨大事有靜氣”。

有些時候,無情的客觀現實會逼迫決策者冒險。所以作為決策者不能懼怕和回避風險決策,這就要求我們看準情況,該決策就決策。

風險大,利益也大,風險與利益共存。

10.統籌全局,做好預測

預測是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製定戰略規劃和推進戰略實施的重要前提和手段。預測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戰略的成功與失敗。

預測是根據過去和現在的已知情況,對事物或事件的未來行為和狀態進行的估計與推測。就管理活動而言,預測是決策的基礎,每當一項決策做出之前,先期對組織內外形勢的發展,進行一番全麵的推斷和估測,然後在此基礎上確定決策目標和方案。或者在產生了某種打算之後,根據組織自身的狀況和外部條件,先對這種打算是否能夠實現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周到、細致的推測和估計,然後正式決定下來。這無疑有利於保證決策的正確和可行。如果沒有這種預測活動,那麼決策就會是盲目的,盲目的決策大多數是錯誤的。即便成功,也屬僥幸。正所謂“登高遠眺”,看得遠才能走得遠。

所以,領導者要有既能高瞻遠矚,又能明察秋毫的能力。

“百智之首,知人為上;百謀之尊,知時為先;預知成敗,功業可立。”這是成為一名領導者的首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