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上也可以看出,高爾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征。
當然,此詩還有更加深刻的文學立意,以寫作技巧的方麵來看,《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運用。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時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烏雲”“狂風”象征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環境等等,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空間。
刻畫對暴風雨充滿恐懼的“海鷗”,它們象征了形形色色怯於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它們的膽怯、自私和逃避現實,對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執著、不畏強暴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
“海鴨”蠢笨,愚昧,則象征著那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膽小怯弱的上層貴族,隻貪圖奢侈豪華,實質精神上早已被當時的統治階級腐蝕糜爛,不可治愈。
又寫“風”“雷”“雲”“電”也是為了反襯“海燕”矯健、勇猛的戰鬥雄姿和樂觀無畏的革命豪情。
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惡醜,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一飽含力與美、深刻反映了時代特征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一曲嘹亮的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爭取解放的鬥爭中去。
這正是《海燕》一詩經典不衰,永垂不朽的有力證據,它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它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投票吧——!!”
蘇凡幫汪濤喚醒還沉浸在此詩意境當中的評審員們。
眾人這才回過神來,從海燕的意境當中拉扯回來。
“該投誰呢,蘇凡那小子太過猖狂了,還沒有比賽就知道自己要勝利,我真想整治一下他,讓他顏麵掃地。”
“沒錯,他身後還跟著兩個美人,如果讓蘇凡輸掉比賽的話,名譽掃地,他眼前所有的一切肯定都保不住,我們幹脆投汪濤一票吧。”
旁邊一位好心的大媽怯生生地說道:“可......可是我們也要公平判決,尊重兩人的作品啊......”
一時間眾人都還在討論,到底該把自己這寶貴的一票投給誰。
當汪濤聽後蘇凡創作的散文詩,心頭也不免冷汗直冒,自己創作那麼多年,何曾見過如此文采斐然,文學立意深厚的散文詩?
這部作品簡直不是驚世駭俗了,而是經典不朽!
他知道,自己在文學功夫上是徹徹底底輸給了蘇凡,然而這並不代表全局輸了。
他拉攏了那麼多觀眾評審員的人心,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拋棄公正,投上自己一票,再加上剛才蘇凡那番令人不爽的表現行為煽風點火,這更加讓一些觀眾評審員心存不軌,背棄公正,投上汪濤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