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億張信用卡機會和萬事達卡的戰略進階(2 / 2)

淩海希望通過第二階段全新的營銷戰略,使萬事達的市場份額保持漲勢,而是否超越同行並不是他的關注點。他常常掛在嘴邊的戰略就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是現金”。他說,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有著14億人口,GDP排名全球第二,而支付市場依然有70%依靠現金交易的市場。連印度都不是,雖然它有很多人口,但是印度的購買力遠不如中國。中國是萬事達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他相信,未來電子支付的滲透率一定會不斷提高,根據萬事達公布的數據,2010年前三季度,萬事達在亞太、中東及非洲區的各項業務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總交易額(17.5%)、總購貨額(15.7%)、總購貨交易筆數(14.8%)、總取現交易筆數(28.3%)和發卡總量(10.2%)。如果回望過去3年,萬事達在上述地區的各項指標其實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事實上,2007年,萬事達在美國以外市場的收益貢獻就首次超過了50%。

淩海說:“電子支付比現金要安全、便捷得多,現在中國人在海外旅行常常遭到襲擊,就因為中國人喜歡帶現金旅行。而且對社會發展來說,要建設一個透明的法治社會,也需要提高電子支付的滲透率。現金交易會隱藏一些非法行為,而電子支付則要透明得多。”

三聯生活周刊:中國市場潛力很大,但是對於國際卡組織存在一些業務限製,可以說,早期中國市場對萬事達的盈利貢獻是非常有限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萬事達能在中國紮根的原因是什麼?

淩海:我有個非常根本的信念,中國市場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為什麼在支付上不應該開放呢?開放和競爭對中國是絕對有好處的,這是大方向。在中國各個領域都是這樣,很多事還需要時間,比如外資銀行現在也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了。我們會非常有耐心地繼續投資。中國是個非常特殊的市場,你要循規蹈矩,和政府合作,有持久的承諾,最後這個市場一定會給你回報。我們紮根中國20多年,並不是特例。比如大眾汽車,他們進入中國也非常早,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了。我們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

三聯生活周刊:2010年9月17日,萬事達和中國銀聯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國銀聯在國際上步伐邁得很快,你對此有何評價?

淩海:銀聯作為中國的發卡品牌,在世界上是不容忽視的,它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銀聯在國內非常強,而我們在國際上也有一些優勢,我們會利用雙方的能力互補,打造雙贏的合作。

三聯生活周刊:但是隨著銀聯的國際擴張,雙方共贏的基礎是否存在?

淩海:當一個人覺得那個餅隻有那麼大,你多切一刀,我自然就少一刀。但是如果你覺得那個餅在不斷增大,雖說切了一刀,我少了一點,但是我的絕對值還是在增大。中國市場在不斷增大是個事實。

三聯生活周刊:目前,在電子支付上出現了很多新技術,最近有媒體報道,中國將推進芯片卡的使用,並於2015年統一全國市場,萬事達在中國市場是否有側重發展的新技術?

淩海:我很反對那種先找到一個技術,再去找問題的行為方式。磁條卡在中國市場如果能解決便利的問題又有安全保障,即使接下來二三十年都是這種技術都沒有問題。我們要先找出市場的問題,再提供解決方案。美國在推芯片卡(IC卡),我們是不是也一定要推呢?美國推芯片卡是為了防止信用卡欺詐,但是中國的信用卡又有密碼,又有短信通知,這種安全防範係統,是不是用了芯片卡之後,能力還能有很大的提升呢?新技術的成本投入是很大的。從技術的角度講,我們會不斷嚐試,說實話,誰也說不準未來主流的技術是什麼,最怕的是一下子鋪開了,成本都下去了。從芯片卡、網上支付、手機支付到非接觸式卡,這些技術我們都有,但它們都不是萬能鑰匙,都要看市場情況而定。比如我們在台灣地區推出的Display芯片卡,很先進,卡片上還集合了動態密碼設置功能,那是因為台灣市場電子銀行非常成熟,電腦都有特設的卡槽,隻要把卡插入,電腦就成了一台ATM機了,除了沒有現金功能。但這個卡拿到大陸來,目前來看還沒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