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為什麼需要第四代戰機(1 / 3)

社會

作者:蔡 偉

當美國第四代戰鬥機F-22A的生產線已經關閉後,中國突然公開了自己的第四代戰鬥機發展項目。這個舉措清晰地表明,長期以來更多關注和平與發展的中國在國際壓力下,逐漸認可了這樣一個真理:和平是自強者的禮物,它不是免費的。

軍力日漸強化的“島鏈”:F-22A兵臨城下

2011年1月11日,中國第四代戰鬥機殲-20驗證機01架在成都黃田壩機場首飛成功。這顯然是一個刻意選擇過的時刻,它明確無誤地表明了中國對擁有第四代戰鬥機的決心。這個突發的轟動性事件以“爬牆黨”的高調圍觀開始,在中國政府前所未有的公開態度下迅速傳播到全世界,成為全世界軍事觀察家熱議的話題。不過,國內興奮的人們幾乎很少有人關注到在殲-20首飛次日,4架美國空軍最先進的F-22A隱形戰鬥機飛抵衝繩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

許多軍事觀察家熱衷於將殲-20的首飛理解為一種威懾反應,因為此時正值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訪華。而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再次派遣3個航母戰鬥群抵達黃海,這裏已經是中國的家門口。

然而一種劃時代戰機的首飛可不是能隨時上台獨唱的演員。每一種武器都因某個對手而生,而革命性武器背後則代表著一種全新的戰略戰術。作為中國第一種第四代隱形戰鬥機,殲-20的出現顯示出中國作為一個迫切需要和平發展的大國,迫切地意識到國家安全日益麵臨嚴峻的形勢和挑戰。

美國軍方剛剛宣布,4個月內將在嘉手納空軍基地臨時部署15架F-22A“猛禽”式隱形戰鬥機。這種世界上第一種也是唯一現役的第四代戰鬥機正是人們熱衷於和殲-20比較的對象。

如果F-22A隱形戰鬥機隻是部署在美國本土,它對大半個地球來說都沒有威脅。顯然,即便從位於夏威夷的美軍空軍基地起飛,F-22A隱形戰鬥機也無力不著陸飛越6000公裏的直線距離飛抵中國沿海。然而隻要轉動一下地球儀,將目光投向西太平洋,美國咄咄逼人的戰略和中國的困境便一目了然。

中國政府一直宣稱除了聯合國授權,從沒有向海外派出一兵一卒,中國也沒有海外軍事基地。美國則公開宣稱要對全球關鍵節點進行有效控製。在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在從西到東3條“島鏈”體係上構建了分層軍事基地網。位於衝繩島上美軍遠東空軍最大的基地嘉手納,其飛機跑道距離中國大陸直線距離不到800公裏。

這個距離意味著一旦台海戰爭爆發,F-22A戰鬥機隻需20分鍾即可飛抵台灣上空,而飛抵中國大陸海岸線也不到一個小時。在嘉手納基地KC-135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中國京津塘、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經濟圈全部位於嘉手納基地的F-22A、F-15戰鬥機打擊範圍內。

在第二島鏈的核心節點關島上,美軍早已部署了B-2隱形戰略轟炸機。它在不加油的情況下航程達1.2萬公裏,足以空襲中國全境。對於這種部署,美國《空軍時報》網站曾經很直接地表示,美軍戰略轟炸機在關島的部署,主要就是為了在大規模軍事介入台海衝突時,可以對中國沿海目標進行轟炸。

這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口頭上的威脅。不用把時間向前推太遠,2001年7月,在中國南海撞毀中國戰鬥機的EP-3海上偵察機正是從嘉手納基地起飛。當時那架美國軍用飛機距離中國海南島隻有十幾分鍾航程,而距美國西海岸直線距離卻超過了8000公裏。

而隨著美軍進入阿富汗,美國軍事基地開始出現在中亞。2009年3月14日,美軍一批F-15E戰鬥機進駐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使中國西部腹地後方首次出現美軍戰鬥機。此時中國周邊地帶,美軍先進戰機總數已超過300架。隨著美軍對集收集情報、偵察和打擊任務三位一體的“全地區型打擊機動部隊”的構建,美國對亞太任何一個地區的軍事介入時間由過去的20小時縮短為5小時。由於中國政府一直宣稱不首先使用武力,中國的安全預警其實隻有短短的5個小時。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評論,隨著美國第四代隱形戰鬥機F-22A進駐嘉手納,中國剛剛成型的第三代戰鬥機機群與美國F-15、F-16、F-18戰機構成的空中基本均勢再次被打破。簡而言之,美軍第四代戰機已經兵臨城下了。

第四代戰鬥機的優勢和壓力

然而殲-20戰機投入使用還為時尚早。一張殲-20戰鬥機5名試飛員的公開照顯示,首飛的該機是中國“718工程”驗證機01號。

雖然長期以來擁有世界第三大規模空軍,在殲-10和蘇霍伊係列戰鬥機裝備部隊之前,中國空軍其實是由二代戰鬥機組成。中國第三代戰鬥機殲-10和蘇-27、蘇-30的服役極大地提高了空軍的作戰能力。但和嘉手納空軍基地1個中隊的F-22A、3個中隊的F-15鷹式戰鬥機(另有一個預警機中隊、8架KC-135加油機和相當數量的電子戰飛機作為支援)相比,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依舊沒有質量和數量優勢,更何況中國空軍要保衛的是超過100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和領海。在殲-20進入部隊服役並形成戰鬥力前,中國海空軍戰機依舊將麵臨和美軍空中戰力失衡的狀態。

自朝鮮戰爭以來,中美空軍已有近60年沒有大規模交手,但雙方的武器裝備卻有了更大的差距。當時誌願軍空軍使用的米格15與美軍F-86同屬第一代戰鬥機。上世紀60年代中美空軍在南海上空的零星交手中,中國空軍的第一代戰鬥機和美國剛裝備不久的第二代戰鬥機性能也沒有太大差距。中國空軍還有用第一代戰鬥機擊落美軍第二代F-4、F-105戰鬥機的戰例。

然而從美軍自己公布的結果,第四代戰機和第三代戰機卻展現出一邊倒的作戰結果。2006年夏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北方利刃”聯合軍演中,裝備F-22A戰鬥機的美軍藍軍部隊在與紅軍的交戰中取得了241∶2的戰績。這幾乎意味著通過一次空中戰役,藍軍已經具備消滅一個中等強國全部空軍的戰力。

在極為貼近實戰的美軍“紅旗”軍演中,F-22A與F-15、F-16的空戰則幾乎從未被擊落。要知道在F-22服役之前,F-15被稱為第三代戰機中最先進者,號稱是在數十年實戰中從未被擊落過。

F-22A之所以有如此壓倒性優勢,在於它同時具備第四代戰鬥機所必需的4個特性: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超視距空戰和超機動性。這正是殲-20戰鬥機追求的性能。

隱身能力讓戰機能輕易避開絕大多數雷達的探測,以偷襲方式在第一波襲擊中摧毀對方空軍於地麵和空中。超音速巡航能讓第四代戰機在和第三代戰機的對決中永遠處於主動——航程遠超過對手,追擊時讓對方難以逃脫,逃脫時讓對手望塵莫及,從而將空戰演變為騎兵和步兵的不對稱交手。超視距空戰讓F-22A在對手尚未發現自己時便能先敵開火。超機動性則讓戰機在不得已而為之的傳統纏鬥中也能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