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為異化力量的檔案規範(2 / 3)

出於保護檔案真實考慮的規定,卻在形式上走向了曆史真實的反麵,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異化。如此說來,以圓珠筆油墨等易褪色材料書寫而成的檔案,是否在形式真實和內容真實之中隻能選擇其一呢?在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數字化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路徑。我們完全可以將這部分檔案以數字形式保存在電腦硬盤中。事實上,這也是目前大多數檔案管理機構正在推進的工作——信息化。

2信息化:一種被規範異化的人類勞動

信息化的目的是造福於社會。在檔案工作中,我將其理解為兩個方麵:一、信息化極大提高了檔案的利用效率和準確率,這是信息化給檔案帶來的最顯而易見的作用;二、信息化將變革檔案管理的整體工作體係,在逐步降低體力勞動量的同時,實現檔案工作向文化層麵的轉變,這股變革力量是緩慢而隱性的,但也是根本性的、符合整個信息發展潮流的。

我們既有的檔案規範卻成為橫亙在檔案工作轉型道路上的一條溝壑,甚至轄製了使信息化的深層次優勢,成為一股異化力量。依據檔案規範來對照檔案實體,其中的案卷質量問題在信息化過程中突現得尤為明顯。掃描工作是當前檔案管理機構信息化推進的主要部分,這項工作一般在文件組卷之後進行。在以往檔案歸檔工作結束後,案卷質量問題往往在利用時才會被發現,甚至有些利用率比較低的文件質量問題,在保管期限之內都不易被察覺。但加入了掃描環節之後,案卷質量問題可能被及時發覺,於是,在收集量本身就成倍增加的同時,又產生了大量需要整改的案卷。以幾何級數增加的工作量不僅使檔案管理人員難以負荷,也背離了信息化減低勞動密集型工作強度、促使檔案工作智性轉型的原初目的。

這裏,需要區分兩種案卷質量問題。一種是明顯影響檔案利用的問題,另一種是不符合規範的問題。具體來說,在歸檔文件上亂塗亂畫屬於前者,而前文所說的圓珠筆書寫問題屬於後者。前一種問題理應整改,否則既妨礙了檔案今後的利用,又破壞了檔案的嚴肅性。但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大量返工的往往卻是後一種問題。舉一個工作中司空見慣的例子,即案卷頁碼問題——在檔案的立卷階段,都會在頁腳處編排頁碼,編排的一般要求為連續號碼,不漏號,不重號,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卻由於其需要高度精神集中和連續工作,往往容易出錯。這樣的案卷質量問題在核對掃描張數時會被輕易發現,塗改、重新編碼不僅工作量巨大,也影響檔案的外觀。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首先應該明確編碼的作用。在檔案中,我們認為頁碼有兩方麵的作用,一是統計一本案卷的頁數,以防在檔案利用中丟失文件;二是標識文件所在的位置,便於利用檢索。在文件數字化之後,頁碼的這兩個作用被完全弱化了。首先,從保證案卷實體完整性方麵來說,已掃描紙質案卷一旦入庫,被再次利用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小;其次,已掃描文件一般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掛接到電腦係統中,頁碼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檢索功能。

3電子文件:一種被規範異化的主流

在我們慣常對曆史的認識中,延續性被認為是曆史真實的第一特性,而檔案僅僅是作為曆史延續性的佐證而存在。以這種方式來觀照既往已經形成的檔案,我們或許可以自欺欺人地將大部分檔案安置於曆史延續性中,並無視那些無法被安插入的文件,甚至將其判斷為“錯誤”。這條一貫暢通無阻的思路卻在電子文件這裏碰了壁,我們既無法將電子文件生硬地納入既往檔案的範疇中,又無法完全無視這種方興未艾的信息載體形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隻有在路的斷頭之處停滯不前,實行不尷不尬的“雙套製”。

“雙套製”是目前檔案管理機構普遍采用的一種管理方式,但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計算機使用的普及,電子文件成為比紙質文件更原始的信息載體形式。這種真實情狀在檔案中卻無法完全體現出來,我們無法否認,至少在目前,檔案管理中“紙質檔案優於電子檔案”仍舊是一種流行的觀點。

我們究竟是在固守著檔案的本質,還是隻是被囚囿於既有規範中,反而對檔案的本質視而不見?檔案在根本上就是信息的記錄,從甲骨、竹簡、紙質,到電子,檔案的載體是變化著的,但其記錄信息的本質是不變的。規範的目的是保護在時代主流信息載體中檔案的本質,因此,規範必須根據不同的信息載體來進行修正,如果在載體問題上,規範曆來抱殘守缺,我們現在庫房中保存的依舊是一大堆龜甲和獸骨。但“雙套製”依循的恰恰是“龜甲獸骨”的思路,在主流信息載體向數字形態轉化的時候,檔案領域仍舊固守著紙質的陣地。檔案管理者們一邊感歎著職業的邊緣化,一邊卻又對信息發展的新領地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