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2)(2 / 3)

經曆過巨大的成功,經曆過慘痛的失敗,在再次成功之後,史玉柱一直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喜悅。隻不過,他更加相信“福禍相依”這句老話。

從富翁到“負翁”,再到富翁,史玉柱的驚天逆轉,幾乎是中國企業史上不可複製的神話。他的經曆也將成為激勵更多人為夢想奮鬥到底的真實案例。

走火入魔——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史玉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巨人神話’的核心是一種精神,是一群年輕人執著地追求自己選擇的事業並為這種追求不顧一切拚搏的精神,是追逐太陽的精神。”誇父逐日,不計遠近,不計苦難,隻為一個目標而瘋狂地前進,其實這正是人們常說的“偏執狂”精神。

史玉柱的偏執是自始至終的。早在1990年,史玉柱開發巨人漢卡的升級版本M-6402時,這種偏執精神就體現出來了。當時,他把自己和團隊在房間裏整整關了150天,僅僅靠20箱方便麵維持生存。軟件是開發出來了,他的結發妻子卻因此離他而去,史玉柱“出關”後,隻能大哭一場。

眾人皆知的惡俗廣告“送禮就送腦白金”更是史玉柱作為“偏執狂”的經典注腳。“惡心”了人們十幾年,史玉柱依然偏執地堅持著這個廣告的投放。

即使在保健品行業已經取得了驚天動地的成就,史玉柱依然記著首次創業時的人生夢想——在IT領域出人頭地。再做軟件不怎麼可能了,於是他選擇了網絡遊戲,兩億美元的大手筆投入開始了他重拾舊夢的旅程。史玉柱甚至表示,在下半輩子他不再關注別的,要跟網絡遊戲綁在一起。

《征途》在研發的最初階段,走得並不順利。第一筆投資已經花得差不多的時候,產品還是很不成熟。未來前景一下子變得難以預期,團隊的士氣十分低落。麵對困境,史玉柱以一種不求退路的偏執,一方麵追加投資,另一方麵說服團隊堅持下去。這才有了《征途》的最終定型版。

史玉柱曾經入選“2007年中國魅力50人榜單”之六大經濟人物,他入選的理由是“堅韌之魅”。失敗之後能夠再度崛起是他獲得此獎項的一個重要原因。失敗之後可能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精神上被打擊得太狠了,一蹶不振;另外一種人是失敗了,但是頑強的精神還在。隻要精神還在,完全可以再爬起來。史玉柱無疑是後一種人,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敗之父”,對於今天巨人網絡的成功,當初的失敗是一筆財富。

從1997年到2000年這4年中,史玉柱一直在臥薪嚐膽,為東山再起暗暗積蓄力量。人們往往認為史玉柱身上缺少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但是他身上顯示出的執著堅韌的魅力與精神,卻是獲得一致讚賞的。

企業家的偏執,就像一支箭,隻要開弓,就不會回頭,這支箭集中了他們畢生的精力。這些偏執狂,不但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而且不輕易受外界影響,在挫折麵前堅韌不拔、永不放棄。

精力充沛——保持創業激情

保持創業激情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對於要從失敗的挫折中重新爬起來的史玉柱來說,創業過程雖然艱辛、困難,但這是他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必須勇敢地麵對。

早在1994年史玉柱就提出“二次創業”的想法,那時珠海巨人正迅猛發展,高奏凱歌。由於企業的效益好了,創業時的激情就消失了,開始了窩裏鬥。很多人不再考慮為企業作貢獻,而是坐享其成,吃大鍋飯的現象比國有企業還嚴重。一開始,史玉柱想從美國企業中找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失敗了。於是巨人像很多遇到類似問題的民營企業一樣,開始了“二次創業”。

可以說1994年的“二次創業”,是史玉柱看到企業的衰退跡象,決定要挽回之前業績的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二次創業”也標誌著史玉柱已經開始向保健品行業進軍。

從1993年開始,巨人集團的業務如日中天,當年1月份,巨人集團在各地成立了8家全資子公司,員工增至190人;到了年底,巨人集團發展到了290人,在全國各地的全資子公司達到38家。

集團在一年之內推出多種IT產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所有能夠想到的IT產品,巨人集團都能生產,如中文手寫電腦、中文筆記本電腦、巨人傳真卡、巨人中文電子收款機、巨人鑽石財務軟件、巨人加密卡等。

然而,這種“大躍進”式的開發並沒有給巨人帶來多大利潤。相比於前兩年訂貨額200%~300%的增長速度,1993年的訂貨額比1992年下降了30%。巨人大廈“倒塌”後,史玉柱雖然痛苦,但並非茫然。當討債人前來討債,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瘋狂地悶頭抽煙時,他就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他決定推倒重來,重新創業。史玉柱的成功曆程,可謂一波三折。支撐著他的就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創業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