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1)(2 / 3)

指責企業不道德的多是指責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強,以為企業賺錢就是沒有社會責任的表現。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對此的看法是:市場經濟是一個法製經濟,也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企業家遵紀守法,追求利潤的過程與他們實現社會責任的過程是完全一致的。他說,企業家隻有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勞務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的產品與勞務滿足了社會的需求,增加了社會財富,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利潤增加了,企業擴大了,提供的就業機會增加了,向政府繳納的稅收也增加了,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

史玉柱真正想說的是:隻有企業賺錢了,才能為社會盡更大的義務,承擔更大的責任,才能為社會辦更多的實事。也許,隻有真正時時將社會責任感牢記於心的人,才能體會到史玉柱的真實目的和良苦用心。

敢闖敢拚——富有冒險精神

史玉柱從小就具有冒險精神。一本《十萬個為什麼》讓童年的史玉柱變成了一個敢想敢做的實踐者。讀小學五年級時,他在自己的家門口樹起一根高高的木頭十字架,架子上纏滿蜘蛛網狀的金屬線,再接通一根地線,澆上鹽水,然後用一些廢舊的收音機零件,因陋就簡地組裝了一個收音機。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竟然組裝成功了,音效還不錯,夠清晰、夠響亮。初次的成功“膨脹”了史玉柱的“野心”。

1984年,史玉柱從浙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後來由於在工作中的優良表現,他又被保送到深圳大學讀研究生。那時的研究生還很少,單位裏的領導都把他當個寶。在別人看來,史玉柱應該本分安穩地踏實工作,一步一步往上升,過著別人羨慕、稱讚的舒適安逸的生活。如果真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那麼也就不會有活躍於保健品領域、網絡遊戲領域裏的奇人史玉柱了。在單位上班還沒幾天,史玉柱的冒險細胞就開始作祟,真正的成功者是不會安於現狀的,更不會甘於現狀,他把自己看做是一個一定能夠頂天立地的勇士。他從小性格中的求新求變、堅強、勇敢與不服輸在這個時候主導著他的決策方向,於是,他作出了令所有人都感到十分驚詫的抉擇——辭職,放棄前景不可限量的“仕途”,辭職“下海”創辦企業。

領導和同事們替他惋惜,他的父母和妻子更是覺得不可思議。隻有傻子才會放著穩穩當當的“官”不做,舒適的日子不過,自己把自己推到漂泊的生活中。

不管別人怎麼看,史玉柱都一定要“下海”經商,去做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做一個商海的弄潮兒。

史玉柱在深圳創業以後,發展得特別順利,他的冒險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他自此開始了輝煌的曆程,1995年在財富榜上位列第八,成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之一。

但是巨大而突兀的成功背後,是不可預知的風險。頭腦發熱的史玉柱顯然意識不到這點。後來在冒險的過程中,他栽倒在巨人大廈的項目上,遭受了平生最嚴重的一次打擊。

一個人改變習性很容易,但改變本性很難。冒險就是史玉柱的本性之一。巨人網絡總裁劉偉評價史玉柱時曾說:“他是非常膽大、非常冒進的一個人。”他說自己的工作就是把“冒進的史玉柱往回拉”。但是,在2004年,劉偉、程晨等公司高層同意了史玉柱大膽進入網遊的“冒進”。史玉柱評價這次董事會,說:“當年從IT進入保健品行業時,所有人都反對;現在從保健品回到IT,所有人都讚成。”

然而,外界對史玉柱的舉動質疑頗多:“眼下進入這個領域已越來越困難,最好找其他網絡遊戲公司合作。”“史玉柱既做開發又做運營肯定弄不好,稍不留神就會被市場淘汰。”“現在斥巨資進入網絡遊戲就是賭博。”各種各樣的言論不斷出現,沒有幾個人願意看到剛剛重新站起來的巨人史玉柱再次跌倒,他們善意地提醒史玉柱:網絡遊戲雖是暴利行業,但這個時候進入,肯定不是好時機。

他們認為,好時機是2002年和2003年。那時候被譽為中國網絡遊戲產業的黃金時代,網絡遊戲以一種新事物的姿態挺進中國,並且快速占據人們的休閑時間。如今已經屹立在中國的網絡遊戲巨頭,無論是盛大、九城還是網易無一不是在那個黃金時代崛起的。到史玉柱於2005年底宣布進入網絡遊戲市場的時候,破敗景象已經出現,整個行業進入了疲軟期。史玉柱不信這個邪,他骨子裏的冒險情結“故態複萌”。在史玉柱看來:“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在賭,什麼叫賭呢?比如說做一項投資,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時候,應該說都是在賭。但作為搞投資做項目,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敢說自己百分之百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