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區域內,一家門店可能會有好幾個開設地點可供選擇,但有些地點對某種門店來說,是最佳的開設地點,而對另一種門店來說,就不一定是最滿意的開設地點。因此,一個新設門店在做好區域位置選擇以後,還要切實考慮多種影響和製約因素,對店址的具體地點做出選擇。
(一)分析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是影響連鎖門店店址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決定了企業經營能否順利開展以及顧客購買行為能否順利實現。
1.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
(1)在開設地點或附近,是否有足夠的停車場所可以利用。絕大多數大型連鎖門店設計的停車場所與售貨場所麵積的比率為4:1。
(2)商品運至門店是否方便。這就要考慮可供門店利用的運輸動脈能否適應貨運量的要求並便於裝卸,否則當運貨費用明顯上升的情況下,會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的獲得。
2.從方便顧客購買,促進購買行為順利實現的的角度看
(1)設在邊沿區商業中心的連鎖門店,要分析與車站、碼頭的距離和方向。一般距離越近,客流越多,購買越方便。開設地點還要考慮客流來去方向,如選在麵向車站、碼頭的位置,以下車、船的客流為主;選在鄰近市內公共車站的位置,則以上車的客流為主。
(2)設在市內公共汽車站附近的連鎖門店,要分析公共車站的性質,是中途站還是始終站,是主要停車站還是一般停車站。一般來說,主要停車站客流量大,連鎖門店可以吸引的潛在顧客較多。中途站與始終站的客流量無統一規律,有的中途站多於始終站,有的始終站多於中途站。
(3)要分析市場交通管理狀況所引起的有利與不利條件,如單行線街道、禁止車輛通行街道、與人行橫道距離較遠都會造成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的減少。
(二)分析客流規律
客流量大小是影響連鎖門店成功的關鍵因素,客流包括現有客流和潛在客流,連鎖門店選擇開設地點總是力圖處在潛在客流最多、最集中的地點,以使多數人就近購買商品,但客流規模大,並不總是帶來相應的優勢,應做具體分析。
1.分析客流類型
一般連鎖門店客流分為三種類型:
(1)自身的客流,是指那些專門為購買某商品的來店顧客所形成的客流,這是連鎖門店客流的基礎,是連鎖門店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新設連鎖門店在選址時,應著眼評估自身客流的大小及發展規模。
(2)分享客流,是指一家店與鄰近店形成客流的分流,這種分享客流往往產生於經營相互補充商品種類的門店之間,或大店與小店之間。如經營某類商品的補充商品的門店,在顧客購買了這類主力商品後,就會附帶到鄰近補充商品門店去購買供日後進一步消費的補充商品;又如鄰近大型店的小店,會吸引一部分專程到大店購物的顧客順便到毗鄰的小店來。不少小店依大店而設,就是利用這種分享客流。
(3)派生客流,是指那些順路進店的顧客所形成的客流,這些顧客並非專門來店購物。在一些旅遊點、交通樞紐、公共場所附近設立的門店主要利用的就是派生客流。
2.分析客流目的、速度和滯留時間
不同地區客流規模雖然可能相同,但其目的、速度、滯留時間各不相同,要做具體分析,再選擇最佳地址。如在一些公共場所附近,車輛通行幹道,客流規模很大,雖然也有人順便或臨時購買一些商品,但客流目的不是為了購物,同時客流速度快,滯留時間較短。
3.分析街道兩側的客流規模
同樣一條街道,兩側的客流規模在很多情況下,由於交通條件、光照條件、公共場所設施等影響,而有所差異。另外,人們騎車、步行或駕駛汽車都是靠右行,往往習慣光顧行駛方向右側的門店。鑒於此,連鎖門店開設地點應盡可能選擇在客流較多的街道一側。
4.分析街道特點
選擇連鎖門店開設地點還要分析街道特點與客流規模的關係。交叉路口客流集中,能見度高,是門店的最佳開設地點;有些街道由於兩端的交通條件不同或通向地區不同,客流主要來自街道一端,表現為一端客流集中,縱深處逐漸減少的特征,這時候店址宜設在客流集中的一端;還有些街道,中間地段客流規模大於兩端,相應地,店址設置中間地段就更能吸引潛在顧客。
(三)分析競爭對手
連鎖門店周圍的競爭情況會對經營的成敗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對連鎖門店開設地點的選擇必須要分析競爭對手。一般來說,在開設地點附近如果競爭對手眾多,連鎖門店經營需要獨具特色,才會吸引大量的客流,促進銷售增長,增強店譽,否則與競爭對手相鄰而設,將難以獲得發展。
當然,連鎖門店的地點還是應該盡量選擇在門店相對集中且有發展前景的地方,經營選購性商品的連鎖門店尤其如此。
另外,當店址周圍的門店類型協調並存,形成相關門店群時,往往會對經營產生積極影響,如經營相互補充類商品的門店相鄰而設,在方便顧客的基礎上,可擴大各自的銷售業績。
(四)分析地形特點
選擇連鎖門店開設地點時,應分析地理特點,要選擇能見度高的地點設店,即連鎖門店盡量臨街而設,並盡可能選在兩麵或三麵臨街的路口,增強能見度,並可多設出入口,多設臨街宣傳櫥窗。
(五)分析城市規劃
連鎖門店開設地點的選擇要分析城市建設的規劃,既包括短期規劃,也包括長期規劃。有的地點從當前情況分析是最佳位置,但隨著城市的改造和發展將會出現新的變化而不適合設店;反之,有些地點從當前情況來看不是理想的開設地點,但從規劃前景看會成為有發展前途的新的商業中心區。因此,企業經營者必須從長遠考慮,在了解地區內的交通、街道、市政、綠化、公共設施、住宅及其他建設或改造項目的規劃的前提下,做出最佳地點的選擇。
最後,經營者還要對連鎖門店的未來效益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平均每天經過的人數,來店光顧的人數比例,光顧顧客中購物者的比例,每筆交易的平均購買量等。根據這些調查和分析,經營者就可做出連鎖門店的開設地點和開業的決策了。
連鎖複製秘籍之選址模型
進入21世紀後,代表連鎖業發展趨勢的“連鎖百強”,以年均超過50%的速度增長,遠遠超越了社會零售總額年均9.4%的增速,“連鎖百強”在零售額中的比重也快速提高。連鎖企業之所以在社會的零售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根本上就是因其特殊的複製價值。就像製造企業的流水線作業一樣,連鎖經營就是在商業領域不斷地複製門店,從而迅速實現企業規模的膨脹,搶占市場份額,最後托起企業的品牌。
世界級連鎖品牌,如沃爾瑪、家樂福、麥當勞、肯德基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連鎖企業的全球擴張無疑告訴我們這就是複製,也就是連鎖經營的秘密。
零售業態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話――“零售最重要的是什麼?第一是選址,第二是選址,第三還是選址”,可見選址對於零售的重要性。對於連鎖企業,選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複製一個門店首先要做的是什麼呢?肯定是選址,因為隻有有了實體門店平台,才能開始提供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經過多年的連鎖實戰研究,逸馬顧問提出了連鎖複製的選址一三模型:
選址一三模型就是一個前提和三個步驟。一個前提就是選擇進入城市的前提,即城市評估,三個步驟就是選取具體門店地址的三步,即地址評估。
1.一個前提――城市評估
首先,應當對準備進入的城市或已經進入的城市進行綜合評估,收集各種相關數據,具體如下。
(1)城市背景資料:地理位置、人口數量、人口密度、區域劃分、城市發展規劃、公共交通、競爭對手、政府優惠政策等。
(2)城市經濟資料:經濟水平、收入水平、房價、物價、所屬行業發展狀況等。
其次,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分析該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城市規模,是否適合開連鎖門店;分析進入該城市的投入產出比,需要開多少家店才能基本覆蓋;分析預測第一年的營業額及各項費用支出預算;分析預測第二年的增長趨勢;分析客流規律及消費潛力;分析交通地理條件;分析競爭激烈度;分析人力成本;分析廣告宣傳成本;分析人文狀況;分析其他影響經營的因素,如政府的工作效率等。在此基礎上,形成該城市的評估報告,作為連鎖企業進入該城市進行選址的前提依據。
2.三個步驟――地址評估
(1)選商圈
分析該城市各區域的商圈個數、商圈名稱和類型,確定城市核心商圈、次級商圈與輔助商圈。對商圈的成熟度、發展規劃、潛力、輻射範圍、有無競爭對手等情況進行分析,以便選擇符合定位、適合進入的商圈。
(2)選街道
分析所選商圈的街道個數、名稱和類型,對街道條件、人流車流、競爭情況、吸引情況等進行分析。
街道條件:街道長度、街道寬度、門店數量、人流出入口、街道成熟度;
人流車流:人流量、車流量(早、中、晚);
競爭情況:典型競爭門店數;
吸引情況:有無對所屬行業顧客群產生吸引力的設施或條件。
(3)選商鋪
選商鋪主要分析兩方麵的內容:外部評估和內部評估。
外部評估:人流量、車流量、門店可視範圍、門前空地、門前道路寬度、鄰鋪類型等;
內部評估:麵積、建築結構、招牌長度、門麵長度、配套水電條件、租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