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不清

燈下偶拾

作者:金洪遠

我們老同事的月度聚會,坐在老林家的客堂間裏,喝著香茗聊著社會上的趣事。不知是誰扯起了家裏的兒女短長,喜歡自個尋自己開心的老林笑道:你們的子女都優秀,研究生啦博士生啦,就是名字也不同凡響,不是“傑”啊就是“峰”啊,聽著這名字就是“高”。不像我們家兒子至今還是中專生,學曆平平,隻怪我這個當爹的沒水平當年給他取了個“平平”的名字。老林對自個一頓開涮,讓我們這些老夥伴笑翻,有個老弟兄控製不住,樂得笑出了眼淚,大呼:幽默!幽默!

其實老林嘴裏這麼說,心裏對兒子還是很得意的。盡管阿平隻有中專學曆,但他在供職的滬上大型國企裏十年幹下來,還是蠻有成就感的。小年輕肯吃苦,鑽研業務喜歡探究問底,進廠四年就當上了電氣班的班長,三十歲不到,還被提拔為電氣車間的副主任和技師,在廠子裏屬於“吃香”的角色。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隔壁左鄰右舍都對老高的兒子阿高和媳婦讚不絕口,誇獎這對80後小夫妻經常來探望父母,還幫老人幹些體力活,不像自個的兒女回家要麼嘟囔“累死了”要麼就是飯後低頭忙“微信”,忙得頭都抬不起來。

我們幾個老同事都對阿平的中專學曆不以為然。作為廠裏的能工巧匠不也是“人才”嗎?!而且是當下的“稀缺”資源啊!難道不是“水平”嗎?別得不說,就說老林對我們老弟兄經常顯擺一架阿平送給他們夫妻高級的 “隨身聽”,不僅包含小輩對父母的孝順,也讓年老體弱的父母到小區公園健身隨時隨地聽聽喜歡的滬劇和社會新聞,如此善解人意,體貼入微關愛老人,不也是尊老的“水平”嘛!

前一陣子,老林居家的石庫門弄堂裏有幾個退休的老人在小區公園練操時,被幾個兜售免費保健旅遊和許諾高額回報“理財產品”的人,在一口一聲“阿姨”“爺叔“的稱呼聲裏說得不少老人心裏得得動,有的馬上報了名,有的還當即在認購單上簽了約。有幾個熟識的鄰居還拾掇老林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但老林夫婦不為所動,老林說了,像這種 “免費保健旅遊”和“理財產品”,阿拉兒子阿平和我講過交關次,“隨身聽”裏,經常提醒老年觀眾,像有些推銷“免費保健旅遊”和 “理財產品”,老年人要當心,不是還多次叮囑,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嗎。

事後的結局證明了老林的判斷。那天參加保健免費旅遊的老人回來,不少人拎著一大包所謂的健康“補品”,花了錢不算,還遭到家人,特別是所謂“高學曆”孩子的抱怨和指責“拎不清”。其實,這有怪誰呢,說句公道話,你平時既不常回家看看,也不像阿平給父母聊聊社會上的新聞,更不給老人配置諸如 “隨身聽”的,做到事前預防,這有什麼好抱怨和指責的。隻能幽幽地問一句:到底是啥人低得 “拎不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