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有話說:
兒媳突然提出讓二寶跟她姓。我嚇一跳,這怎麼行呢?老祖宗傳下的規矩,就是孩子跟爸姓。我們是中國人,要講傳統。以前,孩子跟媽姓,那就說明丈夫是入贅女方家。我兒子又沒入贅到兒媳家,怎麼能讓二寶跟兒媳姓呢?這不是被人家笑話嗎?以後帶兩個孩子出去,介紹名字的時候,見誰都要解釋一下。
將來兩個孩子兩個姓,人家肯定會覺得奇怪,說不定以為二寶不是我兒子的呢。兩個孩子自己也會覺得別扭啊。不知道媳婦是怎麼想的。
可能兒媳覺得親家帶大孫子很辛苦,他們付出得多,所以要二寶跟她家姓,這樣才公平。我跟老伴是因為年紀大了,所以沒帶大孫子,我們也很感激親家,他們這幾年辛苦了。但是早知道會有今天這事兒,我們當初再辛苦也要自己帶大孫子。現在我跟兒子說了,二寶由我們帶,辛苦就辛苦,也就苦3年,等孩子進了幼兒園就可以輕鬆些了,我們還撐得住。這樣的話,我們兩家付出的一樣多,那孩子的姓還是按照傳統規矩來,都跟我兒子姓。
希望兒媳能同意。為了這事兒我跟老伴心裏七上八下的,我們承認我們都是老思想了,跟不上年輕人的新想法。也希望,他們年輕人能體諒我們老的。我們也不希望這事讓兒媳婦不開心,畢竟她現在還懷著身孕呢。
開會了:
晶晶:正常的都是和男方姓,不過江浙一帶有一個跟爸一個跟媽姓的風俗,還是要看家庭,很多人為了這事最後鬧離婚。別為了爭這個姓最後鬧得不愉快,那就不值得了。
胖妹:隻要家庭幸福,這些事隨傳統吧,畢竟隻是個稱呼。都是自己的孩子,為啥要因為姓氏的問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呢?外孫也不可能跟了外公的姓就變成孫子的。
陽陽:你公婆思想太封建。姓氏又沒強製規定一定姓某一方的,你老公太自私了。小孩子感情好不好又不是靠姓來維持的。
珍珍:一般都跟男方姓的啊 ,男方不同意麼,你也就算了吧,也不要爭這個姓了。以後兩個小孩會想,好奇怪,為啥我們不是同姓,
大眼妹:沒事找事。這個問題要建立在充分溝通彼此同意的前提下這,沒懷之前就要說好的。你懷都懷了再提,他們不同意你有什麼辦法,打掉?還是太平點。
初見:現在糾結孩子的姓,以後對兩個孩子會區別對待的吧。你們家會更多喜歡二寶,他們家會更多喜歡大寶。
麗莎:哈,我跟我老公一個姓,不存在這個問題。沒想到跟老公同姓還能減少矛盾發生的可能。
寶寶:和我家一樣,但老公家不同意。這種事情雙方都開明其實根本沒什麼,意見不同就要鬧矛盾了。我也是獨生女。想開點,還是算了吧。
青草地:支持樓主,現在那女平等,雙方父母都為子女付出了。不像過去嫁女兒還收彩禮,結婚費用都是男方出。現在嫁女兒也出錢出力的,為什麼在孩子的姓氏問題上就不能平等了呢?我覺得是要爭取一下的,跟媽媽姓有什麼不好的
晴晴媽:其實現在很多兩個娃兩個姓了,我想很多年後大家不會覺得是個奇怪事了。既然大家說開明,姓無所謂,那就姓爸姓媽都可以咯。關鍵還是看個人觀念了。
我愛土豆:眼一閉,啥都是浮雲。姓氏這事,看淡點,孩子懂事最重要。我媽提過如果我生兩個,就一個姓我的,首先我不會生第二個,最後,我是堅決不搞兩個姓的,太不和諧,為孩子好,肯定一個姓好。
大會總結:這事本沒有對錯,也沒有一個標準,關鍵是看每個人的想法觀念。姓氏可以看得很重,也可以是無所謂的事情。人名不過是個代號。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年長的有年長的傳統觀念。如果雙方能協調一致那是皆大歡喜,如果統一不了,那麼為了一家人的和睦,隻有一方讓步了。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這個問題上年輕人的思想更開明些,應該更容易妥協。讓兩個老人去改變他們幾十年根深蒂固的觀念,恐怕很難了。所以,想透徹了,還有什麼課糾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