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一輛“殘的”接受警察的注目禮(3 / 3)

妻子最終還是幫他借到了3000元,江澄源自己跟老同學借了3000元。這位老同學經濟條件還不錯,知道他的想法,覺得他很了不起,毫不遲疑地答應了。大兒子也支持爸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說等他上了大學會想辦法打工掙學費的。江澄源終於開著他的殘疾車上路了。

上路前,他首先把殘疾車裝飾了一番。他在車上放上了各種工具、醫藥箱之類的東西。第一天,他把車開到了醫院門口,有病人上了他的車,問他多少錢,他說不收錢,有的人還不信,他得解釋半天,人家才肯上車。後來,他就學聰明了,人家上車前,他也不說不收錢,把人送到目的地了,他才說不要錢,然後開著車就走了。

漸漸的,江澄源在醫院門口小有名氣了,其他靠開殘疾車載客掙錢的人氣他搶了生意,就不時惡作劇,戳壞他的輪胎。江澄源都不知道為此花過多少補胎錢了。江澄源也不生氣,照樣停在醫院門口,他也不跟別人“搶生意”,有病人主動找他,他才開。那些做生意的人都用上海話叫他“戇大”,但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他是真的好心做好事。後來,有談不攏的生意,他們就會介紹給江澄源,跟病人說:“找那人,他不要錢。”

除了接送病人,江澄源在路上看到任何事,他都會做。哪棵樹受傷了,他會記下,回家再分門別類統計:哪些需要加警示牌;哪些需要培土護養……他會在買齊所需物品後再去一一做好。

幾年後,妻子退休和小兒子一起來到了上海。大兒子已經考進了華東政法學院。一家人終於團圓了。7平方米的蝸居更顯擁擠。家裏有了妻子照料,江澄源開車在外的時間更多了。但做好事,得到的不隻是讚揚。一次,江澄源開在馬路上,看到前麵一輛摩托車撞倒了一個老太揚長而去。他立刻停下車扶起老人,並攔下一輛出租車把老人送到附近的醫院。老人有些神誌不清了,她拉著江澄源不放,說是江澄源撞她的。老人的兒女趕到醫院,更是不放過江澄源。江澄源有口說不清,第一次覺得這麼委屈,但是沒辦法,隻能承擔下3900元的醫藥費。他打電話讓妻子送錢到醫院,妻子當時一句話也沒說,妻子知道他心裏肯定已經很憋屈了。回到家,江澄源聽到妻子歎了一口氣,他一陣鼻子發酸,他天天在外做好事,這個家的擔子都丟給了妻子,他不但不能多賺錢,還要貼錢。

13天後,被撞的老人才清醒過來,她記得不是江澄源撞她的。老人的兒女這才帶著3900元外加1000元感謝費登門來道歉。江澄源收下了醫藥費,另外的1000元怎麼都不肯要,他說:“你們還了我清白,我已經很高興了,至於救助你們的母親,那是我該做的,根本不用酬謝。”

做好事,出錢出力,還會受傷。有一次,江澄源看到路邊一棵樹上掛著一根鋼筋,他覺得很危險,就爬上樹想把那根鋼筋拿下來。誰知道手夠到鋼筋,重心不穩,摔到了地上。他又被送進了醫院,手臂骨折了。妻子在家接到電話,心裏著急,老房子的樓梯又窄又滑,妻子滾下了樓梯。結果妻子腳骨折,住進了他對麵的病房。兩個兒子哭笑不得,隻能找來護工照顧父母。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2003年江家老房子動遷,江澄源一家按政策隻能分到一套兩室兩廳的房子,但因為江澄源是殘疾軍人,還做了那麼多年的好事,他額外分到一套在市中心的一室戶老公房。雖然房子不大,但江澄源和妻子終於有了一個像樣的家。江澄源心懷感激,更要堅持每天開車出門。

轉眼20年了,他的“雷鋒車”已更新換代到第五輛了。除了第一輛車是他自己買的,後麵4輛車都是好心人讚助他的。江澄源一身的病痛,在家坐立難安,隻有開車出門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不是一個廢人,連病痛也忘了。得到別人的肯定,是他最大的滿足,這種自豪感是無可替代的。他唯一覺得虧欠的是妻子。他現在每月的退休工資隻有2600元,幾乎全花在了做好事上。每天的汽油錢就得60元。如今兩個兒子都各自成家,他有了孫子和孫女,生活可以說沒有煩惱了。兩個兒子想孝敬他,就買油卡送給他。外人都說他是個大好人,但他心裏明白這輩子盡的最少是作為丈夫的責任。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不久前又做了個手術,休息了一段時間,他又按耐不住開車出門了。

夜裏,是他最難熬的時候,身體的不適讓他經常徹夜難眠,但這也是他們夫妻一天裏唯一共處的時間,最溫馨的時間。多年來,夫妻兩人一直不變的一個習慣,就是在睡前給對方按摩。邊按摩,邊聊天,江澄源說說今天路上碰到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妻子說說今天去看了孫子或孫女的趣事。

“老江啊,你打算開到哪天才停下來呢?”妻子問。“等到我死的那天。”江澄源淡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