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立醫院改革亟需加強財務管理(2 / 2)

(二)調整醫院的各項收入。新醫改方案雖然將逐步加大對公有醫院的財政投入,但試點後取消15%的藥品加價率以及全民醫保體係的建立對人均醫療費用的控製,仍然是對醫院財務製度和經濟管理水平的重大考驗。醫院必須提升經濟管理水平,調整收入結構,盡量降低藥品收入和衛生材料收入在整個收入中的比例,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收入的比例,降低病人負擔的同時提高醫院收入的含金量。將醫務人員的收入與維護病人的合法權益密切聯係,探索實施按病種付費、滿意度測評等方式,確保不發生高收費和過度醫療行為,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三)建立成本的可控體係。醫院成本對象按經濟內容及用途分為醫療支出、藥品支出、管理費用等。根據不同的類別,醫院要進一步加強成本核算,科室、班組配備兼職核算員,形成一個從上到下、從領導到職工、從機關後勤到臨床醫技,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予的成本核算控製體係。努力做到事前準確預測,事中控製,事後核算,有效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嚴格控製人員經費和科室消耗,科學合理定額。建立以考核社會效益為主的激勵評估體係,把由過去的重科室經濟效益轉向既重業務指標、又重醫療質量上來,使職工個人收入與科室收入脫鉤,從而使廣大醫務工作者自覺控製可控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四)提高物資的管理水平。醫院物資分為三大類:醫療儀器、醫院設施、後勤保障物資,對這些物資的管理統稱為醫院物資管理。要善於運用現代物流配送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儲備量,凡是供貨商能順利配送的材料物資,醫院盡可能不儲備,盡量達到零庫存。在物資使用上要改變重購置、輕管理,隻管物資發放,無領用後的跟蹤考核,物資流失嚴重的現象,要讓各科室清楚當月收支情況,並將核算結果與個人和科室的勞務報酬分配掛鉤,減少使用過程中的不合理消耗和浪費。

(五)掌控預算的平衡協調。醫院全麵預算包括以下內容:業務收入預算、成本費用預算、科研預算、工程投資預算、財務預算等。財務預算必須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建立經費預算管理製度,根據單位的性質、特點及發展需要,經合經費自給率和財政支持強度,認真搞好預算,年終進行決算,實行預算管理,非急需開支要嚴格按照預算安排執行,逐步增加醫院的積累,有外債的醫院,要在預算中充分考慮,逐步降低負債率。院長對全院總體預算負責,各科科主任對本科室預算負責,財務部門全麵負責醫院預算編製、預算初步方案的平衡、預算下達和預算調整及考評。

總之,加強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是醫院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中,自覺遵守價值規律,講究經濟效益,加強科學管理,挖掘內部潛力,提高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的必然選擇;是醫院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合理診治,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走“優質、高效、低耗、價廉”可持續發展的公立醫院改革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趙存現,李景波.全成本核算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J】重慶醫學,2007(01).

【2】陸正洪.論現行《醫院會計製度》改革背景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衛生經濟,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