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前我國人才測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 / 2)

(五)相應的法製法規缺位問題

有專家指出,導致人才測評發展受阻的根本原因是人才測評的法規不健全、管理跟不上。的確,在人才測評領域,至今尚無行業標準。一方麵,任何一種測量工具,無需批準即可投入使用,而其效果如何,卻無人過問。另一方麵,測量工具的優劣難以判斷。這樣就造成測評結果失真,從而加深人們對測評的誤解。

二、針對我國人才測評領域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全麵正確認識人才測評

人才測評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重要手段之一,對組織和個人的成長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克服傳統觀念形成的認識誤區,正確認識人才測評的功能,合理使用測評結果,才能正確開展人才測評工作。首先,現代人才測評技術,由於其設計和方法上的科學性,使其比傳統的選人用人辦法要準確、客觀和有效。而且,它與傳統的選人用人辦法是可以相互結合的。其次,現代人才測評隻是為人事決策提供一些參考信息,最終的用人決策必須要有主觀判斷,測評的準確性隻是降低這種主觀判斷的失誤率。最後,由於人才測評是對一些心理建構的測評,具有抽象性和變異性的特點,因此,常常受到種種因素的幹擾而影響測評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如何減少誤差,排除無關因素的影響,也是提高人才測評科學性,普及人才測評的途徑。

(二)提高人才測評技術的開發水平

一方麵,完善量表測評的信效度,大力開發和編製適合中國人特性的測評量表;另一方麵,開發像筆跡分析、自傳分析、職業統覺之類有滿意效度的投射技術,以及建立像無領導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測評手段的題庫和信息,是滿足當前我國測評技術落後的一個方向和趨勢。

(三)打好基礎理論根基建設

現代測評理論主要是建立在差異理論之上。一方麵是職位類別的差異,另一方麵是個體差異。但現代測評理論基本上建立在經典測量理論的基礎上,而僅僅以此作為整體性人才測評發展的理論基礎似乎顯得根基不牢。從心理測量發展史來看,經典測驗和項目反應兩種理論中,我國對項目反應理論研究則較少,水平還比較低,需要大力加強,應多從項目反應理論的角度開發適合中國人特質的量表。此外,還必須深化人才測評的理論研究,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使人才測評能夠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從而推進人才測評的縱深發展。

(四)建設人才測評隊伍

一是,想方設法把有關人才測評的專家組織起來,形成合力,建立人才測評專家信息網絡,組織專家隊伍攻關,解決人才測評事業發展的重大科研和技術問題。二是,加緊人才測評隊伍的培養工作,擴充專業工作者數量,提高人才質量。三是,建立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製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現在從業人員的素質。

(五)用法律法規對人才測評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督

由於目前尚缺法規約束,各種盜版測評軟件在市麵盛行。因此,必須製定《人才測評技術、專利保護條例》等相關法規,保護知識產權,保障人才測評技術的良性發展。還應建立測評機構注冊、審批製度,培育和發展人才測評市場。

參考文獻:

【1】何畏.淺析人才測評在我國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功能、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1):19-23.

【2】李大清.我國人才測評的現狀分析和研究【J】.行政論壇,2005(06):55-57.

【3】何琪.推動人才測評發展的對策【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3(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