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圍城》“情結”的現實意義(2 / 2)

四、關於社會

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價值隻有在社會關係中才能體現和確認的。而《圍城》裏由於不同的生活背景以及不同的思想觀念,每一個生活場景,都表現了一種人際關係的複雜和不和諧狀態,相互之間無端的猜疑、爭鬥,心理上都無法融合。方鴻漸無論是與父親、朋友、同事還是與情人妻子,心理上都存在難以融合的狀態。難怪他歎息:“身體裏容不下的東西,或消化,或排泄,是個人的事,為什麼心裏容不下的感情,要找同伴來分攤”?而大家相互之間“好像一隻隻刺渭,隻好保持著彼此間的距離,要親密團結,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傷你的皮”。錢鍾書先生通過解釋不同層次人們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處理社會關係是的心理狀態,充分表現了當時知識分子孤獨、困惑、虛榮的人生困境,並暗示了造成這種困境的社會根源,既沒有形成文明、進步、包容、誠信、民主的社會文化環境。作者僅僅是通過這一現象來揭示更深刻的人生意蘊和社會內容。透過這層表象,作者給我們展示了當代中國芸芸眾生乃至人類的生存狀態和處境。

《圍城》通過方鴻漸等人從追求愛情和生活的自由、自主和尊嚴,到幻想破滅的過程中,展現了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在現實社會隻能是美麗的肥皂泡。錢鍾書先生正是通過瑣碎的日常生活引發讀者對人生、愛情、命運、價值等的思索,使讀者或在捧腹大笑、或在遺憾失望後去理性地思考人生和現實,去尋找超越醜惡現實的人生路徑。同時作者還表達了人類生存的一個永恒困惑:人生存的本質困境與生存狀態的尷尬。

我們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人生能夠不留一絲遺憾,因此我們研究《圍城》,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得不說這種方法是有一定作用的,我們可以從書中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風險,得到很多。“圍城情結”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如果我們能夠正視它,將它運用到現實中去,社會,個人都將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任現品.論《圍城》對傳統理想愛情的消解[J].江海學刊,2000(06)

[2]李洪岩.智者的心路曆程—錢鍾書的生平與藝術[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張新民.淺談〈圍城〉題旨的多義性[C].中國近現代、當代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4,(3)

[4]謝曉霞.理性的堅守者——論《圍城》的理性品格[J].雲夢學刊,2001(07)

作者簡介:

陳玉利(1990—),男,吉林長春人,長江大學文學院2010級漢語言文學本科生。